鐵之狂傲

標題: 馬頭琴 [列印本頁]

作者: 李紅真    時間: 05-3-22 10:02
標題: 馬頭琴
簡介:

馬頭琴是蒙古族歷史上較為悠久的一種弓絃樂器,因琴首雕有馬頭而得名,蒙古語叫它“潮爾”。馬頭琴從它產生那天起,就成為蒙古民族喜愛的樂器而廣為流傳,它伴隨著蒙古民族走過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已成為蒙古民族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夥伴。
傳說在科爾沁草原上有個愛唱歌的牧人蘇和,他有匹心愛的白馬,皮毛像緞子一樣光亮美麗,嘶鳴起來銀鈴般清脆悅耳。在一次賽馬會上,白馬奪得錦標後被王爺搶去了。一天,王爺騎白馬炫耀,被馬摔得頭破血流,白馬脫韁而逃,卻不幸中了王爺的毒箭,待回到主人身邊後,終因傷勢過重而死在蒙古包前。蘇和悲痛欲絕,日夜守著死馬。白馬那淒涼的嘶鳴還在耳邊迴響,蘇和想捉住這個聲音來寄託對白馬的懷念,於是,他用白馬的腿骨做琴杆、頭骨做琴箱、馬皮蒙琴面、馬尾搓成琴弦、套馬杆做琴弓,並照白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做出了草原上第一支馬頭琴。蘇和拉起馬頭琴,用哀怨的琴聲訴說人民的苦難,用優美的琴聲表達人民的嚮往……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時,馬頭琴的前身胡爾(一種胡琴)就已在蒙古民族中廣為流傳了。清乾隆年間,在其基礎上,出現了長琴杆、倒梯形琴箱、雙面蒙皮、馬尾弦和馬尾弓的蒙古族拉絃樂器朝爾。又經過100多年的流傳,到20世紀初,朝爾的頭飾由龍頭改為馬頭,琴箱變為正梯形,才真正開始了馬頭琴的歷史。
傳統馬頭琴多為馬頭琴手就地取材、自製自用。通常分為大小兩種,分別適於室外和室內演奏。大琴長100釐米,小琴長70釐米,琴箱用硬雜木作框板,正背兩面蒙以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繪民族圖案,琴頭雕刻精緻的馬頭。弦槽後開,兩側各置一弦軸,兩條馬尾弦分別用40、60根長馬尾合成。琴弓用藤或木制杆,兩端系以一束馬尾。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出的聲音優美、渾厚、悠揚、動聽,這在古今中外拉絃樂器中都是極為獨特的。
馬頭琴琴聲婉轉、悠遠,它融匯著牧人的喜怒哀樂,融匯著牧人的希望和期冀,從牧人的心底飄出來,彌漫了整個草原;又從草原回轉過來,流瀉到人們的心裏,使人感到無限溫馨。它表達的正是草原牧人與草原的一種相合相樂的諧暢氣氛。

曲目:

1.大青馬

2.駿馬

3.祈禱

4.萬馬奔騰

5.蒙古小調

6.嘎達梅林

7.鄂爾多斯民歌

8.黑駿馬

9.查幹陶海故鄉

10.科爾沁家鄉

11.四季


[ 本文最後由 右尹瀾弓 於 07-10-8 06:42 PM 編輯 ]
作者: cool13583    時間: 05-3-23 23:20
標題: 回覆: 馬頭琴
讚啊!!
真的很棒的說!!
蠻有塞外情調

[ 本文最後由 kyokorei 於 07-5-28 08:23 PM 編輯 ]
作者: 小無36    時間: 05-3-25 18:18
標題: 回覆: 馬頭琴

這篇文章我不久前讀過呢! 還看過2種繪本~

[ 本文最後由 kyokorei 於 07-5-28 08:23 PM 編輯 ]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www.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