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會員:sheng__ye
歐洲的中世紀是黑暗的時代,是「神」統治人的時代,是禍疫橫流的時代,是全面戰爭的時代。
讓我們歡迎~~18名參賽選手出場~~~!
首先和大家見面的是~~基督教13騎士:
號稱全能無敵的日耳曼帝國;有騎士之國美譽的法蘭西;以長弓兵一招鮮吃遍天的英格蘭;擁有最好的輕標槍騎兵和艦隊的雙牙(葡萄和西班);打仗不騎馬,砍人慣用斧的北方雙煞丹麥、蘇格蘭;家貧志不短,騎馬闖天下的中歐雙雄波蘭、匈牙利;最後是將長矛扛到底的意大利三小強加一教皇:威尼斯,西西里,米蘭和教皇國。
然後走上台來的是東正教(Orthodox)兄弟倆:繁榮富庶但日暮西山的拜占庭(Byzantine)帝國,兵種相對平庸無奇。出身貧寒但擁有最傑出馬隊的俄羅斯(Russia)。
最後鄭重推薦的是伊斯蘭教(Islam)三雄:老大,強悍的奧斯曼土耳其(Turk)帝國,擁有多種精鋭部隊,其中尤以近衛火槍兵享譽全歐。老二,遙遠富庶的埃及(Egypt),軍隊裡也不乏馬穆留克(Mamluk)等強悍之輩。老三,偏居南隅,幾乎被人所遺忘的摩爾(Moor),然而它卻帶來了最大的驚奇。有頂級實力的基督衛隊是對所有基督教的示威,駱駝騎兵更是獨樹一幟,講個性,來北非。
為了下面好說話,界定幾個名詞,先:
【戰略】指在大地圖(歐洲全圖)上進行遊戲的方法。
【戰術】指進入一個實際3D戰爭場景進行作戰的方法。
【東方諸國】指所有非基督教國家。
【行省】遊戲中,一個基本地理區域單位,一個行省可以選擇建一個城堡或一個城市。
【部隊和軍隊】部隊指一個最基本的士兵單位,比如一支長弓兵,一支重騎兵或者一個將軍和他的衛隊。軍隊則是若干部隊的組成的可以一同行進的部隊總和,可以是一支,最多是二十支。
【...】表示下文中會繼續談及
選誰呢?
選擇一個國家就確定了三件事,擁有的兵種,發軔之地,一個宗教的烙印。按下前兩個後說,宗教,作為中相對獨立且一等一重要的大事,適闔第一個交代。
基督教,最大的特點是有個老大——教皇。平時受老大的恩惠,也要服老大的管。已有很多前著,以下轉述歸納一下。
如何搞好和教皇的關係:
1.讓自己的代言人當老大。這需要相當的實力和精力,最重要的是盟友多,主教多。
2.如果第一條暫時辦不到,那麼就要多孝敬他老人家,不和教皇的出身國有過節?給教皇國不間斷的送小禮?(打問號是因為這是聽來的,沒實際檢驗過,我覺得既繁瑣又不好玩)積極對應他老人家的號召,在十字軍中積極表現。
3.千萬別惹他老人家生氣。打自家兄弟,違背教皇的旨意儘量少幹。
4.最基本的,多造教堂,多出傳教士。這也是鞏固自己統治的需要;老老實實勤勤懇懇無怨無悔地完成教皇的有理和無理要求;最後切記,在拆城(如果你使用的這種策略)的時候,千萬別碰基督教建築。
和老大(教皇)站在一起好處大大地。
1.選上教皇不用說了,一定要抓緊利用,開除你的敵人,然後再發動你的「十字抄家軍」抄他的家!
2.就算選不上教皇,你還可以參加「抄家軍」東征麼,這可是發家致富之捷徑,功在黨國,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
(1)擴編軍隊。沿途在基督教的領土可以招募大量性價比超高的專職「抄家」庫傭兵,基督教的宗教僱傭兵種類很多,我用到的就4,5種。而且實力不俗。
(2)發財致富。十字軍擁有超高的機動性,使你可以遠征。在那遙遠的東方,一座座富得流油的城市正等着你呢。攻下一座城池,或賣或占,隨你喜好。極盡抄家之能事的戰略當然是 攻佔-拆城-轉送(已有多篇文章,筆者也從中受益良多,這裡就不贅述)。一座城少則1,2萬,多則3,4W。以戰養戰,窮兵黷武的風俗習慣就是這麼養成的。還有,十字軍部隊沒有維護費用的,省錢啊~~。
(3)增長軍隊戰鬥力。如果抄家成功,所有的參戰部隊(十字軍部隊)都可增加一級經驗值。哪支部隊攻佔了目標城市,那支軍隊內的所有將軍都會加兩點騎士(chivalry)精神,一點統帥力(Command)。當然,如果東征半途而廢,那最後這個福利就沒有了。

但教皇同樣帶來很多問題。
(1)掣肘你的戰略。只要你攻擊教會其他成員(就是沒有被驅逐的基督教國家)教皇的支援度應該就會下降,打的越狠掉得越多。所以,想對基督教國家開戰。你必須考慮清楚。身為基督教國家想打就打,過天王老子也不怕的日子,通常不是上上之舉。既要合他老人家的意又想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那就需要忍耐或妥協的方案。比如先進攻一個次選的目標。
(2)委屈難求全。有很多時候,樹欲靜而風不止——開戰與否不是我們能選擇的。敵人會首先開戰(即使是同盟,在我方毫無挑釁行為的情況下,其他國家也會進攻你,這時千真萬確的...)。然後,教皇會叫你去~和他~停戰?!而這時,除非你打疼了他,否則敵人哪裡肯停(這就不是錢的事兒,給上萬都沒用)。再說,都把它打得不行了,然後去和他講和,簽不平等條約,從古到今,這樣做都是國恥!於是,老子反了——
(3)和教皇作對的下場。全綫開戰我不怕,十字我,我也不怕,儘管那不是我樂見的。但我的的確確是怕他的黑衣人——檢察官(inquisitor)。我不瞭解這傢伙,反正用東方諸國沒犯上過這麼邪性的這傢伙。聽說,他是教皇派來的,原因是我們的領地基督教比例太低(反正,我的領地基督教比例都100%了,他也不走)?又或者是因為我們和教皇關係太差?總之,我看他就是一殺手,殺Agent也就罷,但那只是用來練手的。練好了之後,他~他~他殺將軍???!!!而且不管幾星級,後來都是一刀一個,甚至包括國王!!難道是教皇嗑了藥偏讓我趕上了?教皇老兒!88吧您哪!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其實,我本來就更喜歡東方諸國。
東正教簡單,沒有規則,既不怕教皇的懲罰,也沒有了十字軍福利。只要安心傳教以鞏固你的統治就可以了。
當然最好的是要數——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福利跟基督教的幾無二致,但最重要的是沒有人管(我的地碟我做主)!前人鮮有介紹。現隆重推出:聖戰(Jihad)~~~!
聖戰的發動:極其簡單,只要有一個虔誠度(piety)四星或四星以上的教士即可。右鍵點擊他的表徵圖,打開他的訊息視窗,在其左下角就有一個小的新月形表徵圖。點它,選擇一個城市即可發動一場針對該城的聖戰。這比十字軍的發動規則簡單得多,因為決定權完全完全在我們自己手裡(發動十字軍東征必須擁有一定的教皇支援度,還要教皇點頭同意。)。我慣於在遊戲的第一個回合就發動聖戰。從一開始就奔襲敵國,摧毀它,這就是最好的防守!
【細數宗教聖戰規則】
以下是以我實際經驗總結出來的聖戰心得,大多來自於安拉的聖戰,但 聖戰軍的規則和十字軍如出一轍,除了個別情況,應該都適用於基督的東征。
1.聖戰軍在攻佔了城池之後,可以留下來駐守城市,而不繼續隨軍遠征。這應該是讓士兵中途脫離十字軍隊伍而沒有逃跑風險的唯一路徑。
2.時限。我們應在東征自號召之日起,十個回合內加入,否則就遲了。太久達不到目標征討就失敗了。這個最長時限至少有20個回合的時間(沒特別計算過)。聖戰之間必須間隔好像10個回合。這倒是合情合理的。
3.終止。除了因為時限和達成目標而終止外,還會因為某些不可控因素而中止,比如號召聖戰的穆斯林主教或教皇死掉;還有莫名其妙的中止。最後還有,目標城市被非聖戰軍隊攻陷了。總之,夜長夢多,但發動聖戰的目的往往不是為了那最終目標...
4.聖戰軍的缺點是不能攻擊同一宗教勢力(包括城市和部隊),但沒說不可以援助自己的戰友,所以...同時,聖戰軍隊不能攻擊其他同一宗教國家,不代表它不能攻擊聖戰軍隊!聖戰軍隊每個回合要儘量向着目標走一段距離,否則幾個回合後士兵就會整隊整隊逃跑。但是將軍不會逃跑,這一點非常重要...
5.組裝聖戰軍。一支包括將軍在內並且總數達到八支部隊的軍隊就可以加入聖戰。這個大家都知道。將軍在聖戰軍隊裡是可以隨意的在聖戰狀態和非聖戰狀態中切換的(就一個人可以退出聖戰,但不能加入),留意到這一點並善加運用更為重要,它甚至影響整個戰略。比如,當幾只部隊在某個回合加入聖戰軍,他們直到下個回合才能真正成為聖戰軍,那麼在本回合他們的機動力很低,會拖整支大軍的後腿。這時切換統領全軍將軍的聖戰狀態,就可以在本回合把所有部隊都刷新為聖戰部隊,從而提高目前回合的軍隊機動力。再比如,前面所說的聖戰軍無法攻擊同宗教勢力,而我們常常最想扁的就是他們,怎麼辦?太好辦了。把聖戰軍走到敵人旁邊,把某個將軍從軍隊裡抽調出來,讓他退出聖戰然後攻擊敵人,聖戰軍就可以作為援軍加入戰團了。攻城也行。這幾乎可以等同於去掉那個約束我們的同宗禁伐的聖戰限制。
6.海軍。當海軍變成聖戰軍的時候,機動力也對應地增加。】
由於本人基督教國家玩得不多,所以難免疏漏,尤其是教皇部分沒什麼實戰經驗,還望原諒。好啦,宗教就算馬馬虎虎講了過去。現在可以開始遊戲了。全面戰爭,戲如其名。選國家就得擇兵種,擇兵種就要談戰略。談戰略的基礎是經濟,經濟的基礎是地理位置。那麼我們就全面開講吧。
打仗,歸根結底,是打經濟。有了雄厚的經濟,再配合風馳電掣的戰略戰術,才能無往而不利。錢濟而兵不利謂之鈍。兵利而錢匱謂之鋭。鈍則難進,鋭則易折。
我的經濟策略如下:
1.少蓋城堡,多建城(市)。本着有錢就有力量的原則,我們應該多建經濟繁榮的城市,造城堡的時候,我們不僅要惜地如金,還要擇地而建。有兩種行省適合蓋城堡:一是內陸行省,二是無資源行省。內陸行省看看能不能造港口就知道了。看有無資源,眼睛好的可以在地圖上尋找。我的方法是,查看城市的貿易詳細訊息,有普通貨物(common goods)貿易的行省就沒有任何資源(遊戲中對沒有資源的行省,電腦會讓他們販賣普通貨物)。兩者都占的行省,我肯定蓋城堡,只居其一斟酌而定。如果處於經濟相當富庶的地區,我不建議造城堡,因為這個城市雖不能出口但可以進口——增加周圍城市的出口啊。至於城堡的實際位置並不十分重要。可以設置部隊的集結地讓電腦自動運兵支援前線。有人說把用城堡增強前線防禦,我認為無此必要。有錢才能有兵,有兵才能防守,沒兵多幾道城牆也於事無補。我想大家在遊戲中更多的是缺錢吧。再說以電腦的弱智性和白痴性,更可以攻為守...總之,以現有土地盡最大可能夯實你的經濟基礎。
【改建】 城市從三級開始就無法改建成城堡,而任何規模城堡都可以改建城市。
【設置集結點】選擇城市,按Alt鍵點擊陸地海洋上的某個位置,就可以分別設置該城市地面部隊和海軍的集結地。但是Agent和修復的部隊不會自動開往集結點。
2.建造建築的順序。我一般傾向於先建經濟建築,主要是港口,市場,穀物交易所。但一般不越級建造,也就是基本上建完低級的建築再建高級的,這樣的城市發展是均衡的。最重要的是保證所有的城市都在持續開工建造。基本不造的建築有3級以上的農場,城市裡的純軍事設施(比如鐵匠鋪和攻城武器製造所,不包括城市的兵營,因為它使居民有安全感)。在中期,建5級左右的昂貴建築時,要先拍拍口袋。
【稅收】儘量調高。我一般調到100%左右——城市滿意標記只要是「綠臉」就行,黃臉也可以接受。一般無需顧及人口的增長速度,保證連續地造建築來發展自己的城市更重要。

夯實經濟,是「先為不可勝」,而後方可「待敵之可勝」。接下來,要決定發展方向,解決誰是首要敵人的問題。
1.水往低處流,人向金山走。哪裡富庶?羅馬人劍指大海。更確切地說,從馬賽向東,經過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到小亞細亞半島,然後南下進入伊斯蘭的領地最後到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的地中海沿岸。這一綫又分為三大經濟區,依我看最富庶的首推地中海東岸綫:古之名城安條克 - 聖城耶路撒冷 - 亞歷山大港一綫地區。那裡真是一番「橫舟側畔千帆過,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景象啊。
還有兩處也相當富庶,分別是以拜占庭首都伊斯坦布爾為中心的環愛琴海沿岸城市群和意大利半島。
之所以這樣劃分,緣於交通的便利性。地中海東海岸,水陸皆便利。環愛琴海沿岸陸路多山,海路近便;意大利半島則靠陸路連接。這樣這些城市在戰略上很自然地結為一體。獨霸一處即有問鼎天下之資。感謝苦寒的森林,熾熱的大漠為我們培養出堅忍勇武的戰士。勇士們,還等什麼?帶著對地中海明媚陽光的渴望,帶著對東方黃金之城的嚮往踏上征服之路吧!這就是第一原則:向鄰近的富庶地區進發!
2.金角銀邊草肚皮(嗯,從這點上講,圍棋也的確是最牛的棋)。你選的國家如果在邊上或者角上,那恭喜你,占了地利——相對有安全的後方(土耳其人恐怕不會同意...)。向邊角發展,建立大後方。這個原則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就不多說了。
3.同室不伐。最容易被初學者忽略的是宗教問題。如果是基督教,可謂教友眾多,主要是給不給教皇面子,這個問題不太突出。而伊斯蘭和東正教則教友稀少。那麼,我們可以考慮讓我們的教友多活一陣子,畢竟你們之間有天然的共性。如果把洗劫後的城市送給他們,至少他們不會傳播異端邪說吧。
大方向既定,那麼接下來就開戰吧!慢!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說實話,這個難度下伐交,對我,太麻煩,效果也不明顯。從結果看,我伐得不成功。只說一些體會吧,望高手指點,同道慎之。
1.好名聲得不來。你上來的聲望就是可疑的,就沒好過,也不知道怎麼好。我幾乎從不先動手打人,都是別人先打我。更不用說,偶爾偷襲個珍珠港,那名聲就徹底淪為不可信任的,再也上不來了。不過名聲還是有用的。我最近一次是用土耳其,就放肆了一點點進犯了拜占庭,加上教皇發動了對安條克的八國聯軍,我樹敵無數,聲望狂跌淪落到卑劣的(despicable),連同教兄弟摩爾都死活不肯跟我結盟,怎麼送城都不中。
2.好關係花錢買。這個難度下(其他我沒仔細研究),固定地,每次送給對手1000元錢。態度變好一級(總共幾級我沒細數)。然後無論你多安靜,是不是結盟,友好度都自動會掉,速度可觀。沒多一會兒再一看就掉差不多了。初期如果幾個對手,那是肯定養不起的,頂多穩住一個。再~說——
3.好關係換不來和平。我經過反覆揣摩摸到的規律是:大概締結協議或相接觸若干個會合後,鄰國就會考慮動你,打你相對薄弱的行省。無論關係有多鐵,是不是盟友,只要你某個區域(我感覺是某個行省)守備相對薄弱(電腦認為的,實際多少算是薄弱別問我問它)。換言之,和電腦維持表面和平的方法就是我們必須保證我們邊境衛戍力量強大到讓它覺得打不過。和平是靠實力換來的,這一點兒沒錯。但是要處處皆守,那別說進攻了,恐怕國家現金流早斷了。這還是電腦AI設計的欠缺——讓電腦具備最基本的戰略思考就這麼難麼?!全戰的AI相對與它壯闊而又細膩的3D表現力實在是不敢恭維...
反過來說,這倒給了我們一個被動開戰的方法——撤掉前線的兵力即可。但是,在外交基本指望不上的時候,這樣做恐怕更多是出於心理安慰——我們已經仁至義盡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砍人!

伐交不成。看來,只有「攻城」這一下策了。全面戰爭,最精彩的戰爭!靠拳頭,哦,不,靠刀槍說話!
戰爭,首先說的一定是裡面最基本的單位——士兵。兵種之爭永遠是即時戰略遊戲中極盡精彩的一環。馬步弓,斧劍槍。各有精彩個不同。
1.兵種裡的第一位要素我認為還是經濟。軍隊就是錢啊。我們要達到一種境界,看這龐大的軍團開往前線,我們會說:「哦,快看,五萬片錢出發了@¥…!…%……&()」。所謂好的統帥就是用這五萬片錢買回二十萬的東西來,而不是隻帶回一萬。
說笑了,評價兵種的好壞歸根結底就是性價比。在225回合的劇情模式裡,我認為,不應計較僱用的價格,考慮每回合的維護費用就夠了!如果有興趣,不算算這筆帳:
【為何不考慮部隊的僱用價格】
不妨設我們在100回合內平均要維護50支某種軍隊。我們算算是這種軍隊的僱用價格還是維護價格主導了我們的軍費支出。
設他的僱用價格為K元,每回合的維護價格為N元。每支部隊平均P個回合進行一次戰爭,每次戰爭的損失為M(0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6-5 18:07 , Processed in 0.02137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