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作者簡介:

    郭繼衛,中國第三軍醫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陸軍大校。發表過百萬餘字的軍事學術及軍事文學作品。從事軍事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首創「制生權」理論,出版軍事專著《制生權:軍事變革的未來制高點》,有關論文在國際著名軍事雜誌《military review》(美國《軍事評論》)、《military medicine》(美國《軍事醫學》)和第37屆世界軍事醫學大會等發表,受到廣泛關注。另出版長篇小說《賭下一顆子彈》等軍事文學作品,獲多個文學獎項。

(以下截錄重點篇幅)


-




新戰爭:以柔克剛"巧"打天下

   伴隨著美國歐巴馬"新政"的施展,"巧實力"(smart power)成為風靡一時的詞彙新寵。它的潛台詞就是:在金融海嘯自華爾街席捲全球之當下,美國單極獨霸的威勢已如流水落花,風光不再。現如今,只有硬實力不行,只有軟實力不靈,必須兩者合而求其全:用一種更精明的和富於彈性的戰略來平衡國家實力的"軟"與"硬"。

4月5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發表演講。.jpg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巧實力不是什麼新鮮提法,它最早是由美國學者蘇珊尼·諾瑟2004年在《外交》雜誌上提出的,認為"911"事件之後,保守主義者打著自由、民主和人權的旗號,進行軍事侵略,與他們聲稱的理念並不相符。文中稱:"必須實行這樣一種外交政策,不僅能更有效地反擊恐怖主義,而且能走得更遠,通過靈巧地運用各種力量,在一個穩定的盟友、機構和框架中促進美國的利益。"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還成立了專門的"巧實力委員會"。



    按照2007年美國前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和前助理國防部長約瑟夫·奈提出的觀點,巧實力包括盟友關係、內閣機制、公共外交、世界貿易和創新投資等五個關鍵領域,文化、價值觀和政策的吸引力構成了巧實力的靈魂。

實質上,它代表了"911"事件以後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的兩種態度的爭論。只不過由於布希政府迅速選擇了戰爭強力手段,這種軟硬兼施的設想才一度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讀者尤要注意的是,巧實力的英文修飾詞"smart"比漢語"巧"的詞意更為豐富,它不僅寓意"巧妙",而且更指"靈活"與"創造性"的含意。關於巧實力的爭論還波及到政府職能──如歐巴馬曾提出過"巧政府"(smart government)概念,用他的話說,"問題不是太大的政府還是太小的政府,而是有效的政府",可見此處"smart"又關乎"效能"之意。



    儘管巧實力的粉墨登場緣於美國上屆政府政績急劇下挫的救贖之舉、克難之策,但是,我們一旦將其引入軍事領域,這個概念又顯現著更為獨到、更為具體的指導意義。

    拋開語詞的浮華,可以看出,關於現代戰爭特質的不休爭論,可謂是一"巧"中的、入木三分。它將高技術戰爭樣式出現以來的一個重要挑戰重拾起來,似乎不經意間準確表達了以往頗為含混的問題:戰爭是否已經或者將要進入"巧戰爭"時代──低強度、低暴力、低毀傷(無論是必要毀傷還是附帶毀傷)、靈活化解衝突的"趨慈"軍事時代?


換言之,今後的戰爭是否將和最大限度提升破壞性的那種"世界大戰故事"漸行漸遠,而是通過各種可支配手段,匯聚出軍事打擊的柔性力量?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巧"與"蠢"的作戰實踐之辨

   巧實力的創生著眼於外交考慮,不過,它的發展與深化卻是主要基於軍事上的教訓。正如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近日撰文所說,與此相對應的是"蠢實力"(dumb power),即非敵即友觀點、崇尚武力、無休止地宣戰,導致美國道義權威的淪喪。

    "911"後的反恐戰爭使美國陷入了孤立和被動的狀態──這也成為巧實力的催生劑。在某種意義上,"基地"和其它恐怖組織採取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策略──他們才更像巧實力的先期實踐者,如果拋開他們的極端暴力劣跡,而單從實力運用發揮效果而言的話。這些組織通過誘導美軍戰線過長、反應過激、黷武過度、逐漸深入戰爭陷阱,來索取比每一次小規模原始手段襲擊的殺傷力附加值大得多的戰果。

    於是,從2003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入侵伊拉克到2007年底,美軍陣亡人數已攀升至3900多人,僅2007年就有千名聯軍士兵和1.8萬伊拉克人喪命。人們清楚地記得,電視上隔三岔五的自殺式襲擊新聞、網路上血肉橫飛的美軍遇襲現場照片、伊斯蘭網站推波助瀾的"基地"組織聲明,曾經構成全世界軍隊建設的熱議談資之一,更如同恐怖主義的聲援團一樣,給美軍製造著二次傷害。


  
  由此不難發現:一旦軍事實力冠以"巧"字,就相當於安裝了力量的倍增器。一群遠離現代科技的部落首領,操起存在著近一個世紀代差的武器,居然可以和世界上的頭號軍事強國叫板。而新軍事變革打造的超級戰爭機器,卻成為進退維谷的落荒戰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在這種不利的作戰行動面前,越來越多的美軍將領認識到:不能光靠動武、還要學會妥協;不能光靠炸彈,還要使用糖果;不能光靠聯軍,還要依賴自治政府。



    例如,參聯會主席邁爾·馬倫開始強調"世界進入持續接觸(而不僅僅是持續衝突)時代,美國軍事戰略的關鍵就是接觸和對話"。新上任的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戴維·彼得雷烏斯對過於強調武力的戰術進行調整,讓軍隊把眼光超越軍事領域,將工作重點轉向幫助伊拉克政府進行關鍵性的政治改革、完善政府職能,並幫助難民回國、恢復基礎服務和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



同時,美國國務院也將派駐各司令部的外交顧問增加了一倍,體現了國防部長蓋茨關於協調外交和軍事資源、讓巧實力在解決衝突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觀點。就連被免去國防部長職務的伊戰激進推動者拉姆斯菲爾德也強調:沒有非軍事專家幫助重建破毀的國家、建立新的國家機構,沒有宣傳、農業、教育和醫療的新的交流方法,美軍就無法贏得這場戰爭──戰爭開始時他的觀點決不是這樣。

    巧實力與其說是學者政客的哲學智慧結晶,倒不如說是戰爭失利的副產品。

  
  我們若是把戰爭拆解成一個個戰鬥,則會看到在美軍重視巧實力運用以後立竿見影的作戰效果。伊拉克的戰爭形勢自08年開始有所好轉:自殺式襲擊大幅度下降、社會秩序有一定改善、在一些地區的民族對立情緒也得到了緩和。

    但是,這種變化注定是不徹底的、量變而非質變的。由於戰爭性質與目的上的局限性,這仍然無法避免會淪落成為一場不可能獲勝的戰爭。也就是說,再"巧"的戰爭方法也難以改觀現存軍事體系中的固有弊端,因為大行其道的資產階級軍事理論基礎就是──正如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論述戰爭普遍規律時所指出的──"暴力最大限度的使用"。

    我們必須借助巧實力的理念內核來審視、乃至改變現代軍事體系本身。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面向未來的"巧戰爭"夢想

    過去的短短半年內,又有兩場軍事行動給人們提供了可供研究的個案:那就是南奧塞梯和加沙的戰爭。有限的武力運用、有限的作戰目的、有限的傷亡與破壞,在強大國際干預下的有限時空關係內進行。在加沙,以軍不得不通過電話、網絡、廣播與傳單等幾乎所有能用得上的方式,在攻擊前告知平民躲避。這固然是心理戰,但同時也是被逼無奈之舉,因為他們無法承受對方高死傷對軍隊與政府的不可抗拒的壓力。



    這樣的情況,在上世紀及以前的戰爭中簡直難以想像。

   戰爭作為一種政治鬥爭的特殊形式,其軍事操作的自由度在大幅壓縮。而進一步推論,在傳統戰爭旁側的另一處毗鄰領域,軍事操作的靈活度又在大幅擴展。

    那種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伴隨武力侵佔、殖民主義、不平等貿易而風行的"絕對戰爭"、"總體戰"、"核大戰",已經非常明顯地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干預機制日趨成熟的前提下,向"有限戰爭"、"控制暴力"、"快節奏短過程"、"以動武促對話"的"相對慈化"軍事特徵轉變。

  
  布希政府留下來的最糟糕的政治遺產之一,就是單邊主義的盲目、外交斡旋的失衡和由此導致的濫用武力傾向。

美國的國防預算是投入國際事務方面資金的16倍;美國國防部工作人員的數量是國務院的200倍;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軍費開支不到全世界的30%,而現在已幾乎佔到50%。在這種背景下,歐巴馬對動用軍事力量的態度和標準更加值得關注。


他提到,正處於戰爭中的美國,將更加積極地投身到"一個新的和平時代"中去,這就需要重新調整戰爭手段在美國全球政策中的比重、以及巧實力在反恐戰爭策略中的比重。否則,他依然無法在經濟與軍事危機四伏的現狀中,拔出踩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泥潭中的戰靴。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在上世紀下半葉興起的資訊科技浪潮以及軍事變革浪潮之後,我們有理由相信,巧實力對軍事體系的改變是歷史的必然和時代的呼喚。


    研究巧實力對軍事變革的影響遷變,我們方可消除這樣一種困惑:倘若只是通過近五年伊拉克、阿富汗戰爭的表現來評判美軍,則很難確定數位化軍事變革對此類戰爭、此類戰場、此類敵人的實用價值。沒有巧實力介入的軍事變革只能停留在初級階段,停留在武器與武器、士兵與士兵,而不是戰略與戰略、軍隊與軍隊的對抗階段。它的作戰效果理所當然地會受到嚴厲的質疑。


   在巧實力倍受重視的不遠將來,會出現以"巧戰爭"為標誌的軍事觀念的更新與發展,即:單就戰爭而言,更加注重軍事上"軟"、"硬"實力的協同,威懾與毀傷共同發揮作用,且更加注重威懾作用。在更廣泛的國際安全領域,軍事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戰爭"硬殺傷"的一面,而且更加注重不戰、或巧戰而屈人之兵的另一面。


    更為重要的是,當我們在著眼巧戰爭的新觀念指引下時,高技術戰爭方可在科技力量協同與增強作戰手段和效果方面真正大顯英雄本色。新軍事變革已然轟轟烈烈地開展了30餘年,卻似乎總是在技術層面徘徊,總是在為一套一、兩個世紀前的軍事理論反覆刷抹代價高昂的時尚油漆。

關於巧戰爭的新觀點,可以為未來戰爭提供軍事思想上與軍事謀略上的指導,我們多年探索的正是某種軍事上的"巧變革",而不單純是"硬變革"或"軟變革"。所有的高科技──無論是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生物科技還是其它技術門類,在巧戰爭中都將成為活生生的巧技術。


    只有在巧戰爭化作軍事體系的有機整體之後,新軍事變革才能夠達成它的歷史使命。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4-27 13:20 , Processed in 0.02175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