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人文省思】 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紀實

[複製連結] 檢視: 2935|回覆: 6

  編者按:《從怒江峽谷到緬北叢林》是雲南美術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系列叢書”之一,它勾勒了發生在半個世紀前,一場反抗日本法西斯企圖奴役亞洲的侵略戰爭的壯烈圖景。作者在該書的前言裏這樣提醒人們:在歌舞升平的時候別忘了回首身後恥辱的歷史。軍國主義的陰魂仍然糾纏著在我們以東的那個島國,斑斑血證並不能讓右翼分子收斂他們越來越有恃無恐的氣焰……  《從怒江峽穀到緬北叢林》用極具“親歷感”的照片講述了中國遠征軍滇西抗戰的歷史。我刊摘要選登一部分圖文以饗讀者。


蜿蜒于高原之上的滇緬公路  這是一幅我們非常熟悉的照片,在飛機上俯瞰滇緬公路,使我們對這條抗戰時中國與盟國的惟一戰略補給線有了更爲完整的印象。仿佛一條飄舞的帶子蜿蜒於橫斷山脈的崇山峻嶺之上。當時人們只要提到這條公路總是喜歡使用“血管”這樣的比喻。其實即使是現在你也找不到比“血管”更爲形象準確的比喻了。作爲戰時我國西南後方的一條歷時最久、運量最大的國際通道,它直接有效地支援了國內的抗戰。



蜿蜒于高原之上的滇緬公路

  這是一幅我們非常熟悉的照片,在飛機上俯瞰滇緬公路,使我們對這條抗戰時中國與盟國的惟一戰略補給線有了更為完整的印象。仿佛一條飄舞的帶子蜿蜒於橫斷山脈的崇山峻嶺之上。當時人們只要提到這條公路總是喜歡使用“血管”這樣的比喻。其實即使是現在你也找不到比“血管”更為形象準確的比喻了。作為戰時我國西南後方的一條歷時最久、運量最大的國際通道,它直接有效地支援了國內的抗戰。

      一、從加爾各答到昆明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相繼佔領香港、菲律賓,1942年1月,又以重兵集結于緬南及泰北地區覬覦戰時中國惟一國際通道滇緬公路。此後仰光陷落,這意味著中國將再次成爲與世隔絕的“孤島”。對亞洲局勢,美國總統羅斯福異常關注,他曾擔心中國的抗戰形勢因日本的封鎖而崩潰。1月30日,日軍攻佔毛淡棉當天羅斯福即在內閣會議上提出:“開闢一條空中運輸線和另辟一條陸上補給線”,並要求空軍上將阿諾德研究將物資空運到中國的一切可能的途徑,“不管多麽困難,我們都必須使航線保持暢通。”在這樣的背景下,飛越駝峰航線開始啓用。1942年3月21日美國空軍組建了阿薩姆—緬甸—中國空中運輸部隊,並於當天由25架泛美航空機開始空運。然而這條世界上最危險的航線並不能十分有效地向中國提供援助,在這種情況下修築一條新的陸上公路就十分必要了。
  中印公路始于印度雷多,經密支那後分爲南北兩線,南線經八莫、南坎至畹町與滇緬路相連;北線越過伊洛瓦底江,經騰沖、龍陵與滇緬路相接。因而中印公路是合併959.2公里的滇緬路,300多公里的保密公路,500多公里的雷多公路而成的,全長1800多公里。因爲它起于印度雷多,所以美國又叫它“雷多公路”。又因爲這條路是中美工兵合作開路,又叫“華美路”,另又因修這條路的目的是打破日軍的封鎖,並最終擊敗日本會師東京,所以也叫它“到東京之路”。蔣介石則在一篇演說中提議將中印公路命名爲“史迪威公路”。總之中印公路是一條穿行於罕無人迹的原始森林裏的難以想象的戰時公路。
  與中印公路同時開工的是從加爾各答到昆明的中印油管。全長3000餘公里的中印油管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油管。它與中印公路一起在緬北叢林裏艱難地蜿蜒。此後戰爭的“血液”通過中印油管源源輸送至中國戰場,極大地推動著中國戰場勝利的速度。

    昂貴的工程  這張照片向人們描述了架設中印油管的一個場面,除了必須的機械之外還需要高射機槍。因爲鋪設中印油管的困難除了緬北與滇西的高山之外還有日軍的襲擾。3千多公里的油管就是這樣一根一根連接起來的。只有在戰爭的情況下人們才可能會鋪一條這樣昂貴的不計成本的管道。
  滇緬公路中斷後,中國戰區的油料來源只能靠中印駝峰航線,運量極爲有限,根本不能滿足國內戰爭的需要。民用汽油也出現嚴重油荒。當時提出“一滴油一滴血”的口號,民用汽車大都改用酒精和木炭。汽車停馳日多,運輸瀕於癱瘓。
  中印公路通車後中印油管也接通輸油,被稱爲“黑色血液”的石油源源輸送至中國戰場。這使當時人們通常用來形容中印公路是“血管”的說法,不再是一種比喻。所謂油管是一種直徑10.16釐米與15.24釐米的鐵管,每節長6.96米,節與節之間用鋼夾固定或焊接。油管從加爾各答起,經汀江、雷多、密支那、八莫、畹町至昆明,長3000餘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油管。油管的鋪設與公路的修築一樣艱難,中國工兵第12團與中國境內的數萬民工將鐵管一節一節向剛剛被克復的騰沖、龍陵接近,最終使油管展延至緬北叢林東來的油管銜接。此後戰爭的“血液”通過中印油管極大地推動著中國戰場的進展速度。雲南各地軍用機場的飛機能就地加油投入作戰及運輸。嵩明機場的“空中保壘”B—25可以加足汽油後直飛日本東京轟炸。據統計,中印油管自1945年6月輸油至同年11月停止輸油,7個月共輸入航空汽油、汽油、柴油等油料10萬餘噸。
  日本投降後,中印油管在1946年1月4日完全停止輸油。

     二、非凡歲月裏的平常人生

  緬甸淪陷後,怒江以西的德宏、騰沖、龍陵也相繼淪陷。而怒江東岸則成爲抗戰的最前沿,滇西重鎮保山重兵屯集與日軍隔江對峙。1942年5月4日日軍空襲保山,炸死本地居民及難僑萬餘人。後又投擲細菌彈,同時在淪陷區投放鼠疫病原,不愈月,瘟疫遍地死人無數。6月1日,雲貴監察使李根源親臨保山前線發表《告滇西父老書》。怒江以西的淪陷區民衆抗日運動如火如荼。
  對於人類抑或歷史而言,戰爭肯定是一個不平常的歲月,然而,在這個非凡歲月裏生活或生存的人並不會因爲戰爭的降臨而變得不平凡起來,他們在這個動蕩的兵荒馬亂的非常歲月裏依然度過著他們各自的平常人生。只是我們似乎已經習慣於用歷史學家的眼光來看待戰爭,我們總是對那些重要的戰役津津樂道,而且我們總是很容易記住那些功勳卓著的將軍,戰爭是屬於英雄的,真正的英雄永遠只可能産生於戰爭年代。這是人們一貫的想法。其實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中人們的日常生活才是最動人最真實的,當然也是苦難的,因而他們有很多理由值得人們關注。
  1942年5月4日,日軍進佔龍陵的消息傳至騰沖後全城一片恐慌,騰龍邊區行政監督龍純武急電昆明求調他職,龍純武將搜刮來的數百馱煙土先行運出騰沖,然後準備動身逃往昆明。在龍純武動身前當地士紳請求他對日軍實行抵抗,不要放棄騰沖。龍監督置之不理,率特務營倉皇逃往昆明,被任命爲雲南警備副司令。城中各機關職員此刻也紛紛四處逃散。騰沖縣長邱天培將龍純武送至芹菜塘後於當日下午返回騰沖,並在商會召開臨時會議宣佈縣府與各機關撤退。邱天培的決定遭到全體與會士紳的反對,當地士紳認爲作爲縣長守土有責,敵兵未至爲什麽要撤退?於是當場表決並議定,派兵沿龍川江一帶設防,炸毀騰龍、龍安兩橋,並沿途設崗哨監視敵情。當夜3點,邱天培縣長即攜家眷並率騰沖自衛隊及警察向騰北曲石逃去。




  戰爭陰影下的日常生活  這是一張堪稱傑作的照片,照片裏有一種令人震撼的真實的力量。滇西鄉村日常生活圖景與頭頂上呼嘯而過的飛機完美地統一在一起,真實地再現了一段曾經在滇西發生過的歷史。畫面上的農民似乎並沒有擡頭仰視此刻正在從頭頂上掠過的飛機,顯然他對於眼前發生的一切已經司空見慣了,或許遠處有什麽比天上的飛機更能吸引他,因而他平靜地眺望著遠處。此刻這個農民擔著那個年代滇西城鄉最習慣用的木桶進行著他的日常生活,即使在戰爭的陰影下仍然要繼續他的日常生活。他們把這種日常生活叫做“日子”。戰爭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粗暴地打斷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縣長邱天培率先棄職逃跑,其餘各機關主管人員也大都私自潛逃,全城大亂。駐防騰沖的護路營也由營長李從善率領撤退至城西30裏處,僅留少許士兵在城中維持秩序。此時邊城騰沖城內人心浮動極度驚恐。5月8日,大批從緬甸逃出的傷兵及難民湧入騰沖,約有數千名來自八莫的難民在城外四、五保街沿門乞求住宿。當地居民爲他們提供食宿並催促他們趕快離開。另外有從緬甸密支那逃出的數千難民未入騰城,直接向騰北曲石、瓦甸一路走去。當地士紳目睹這樣混亂的局面,派人追送信函請邱縣長回城主持,邱天培於是從曲石返回。5月9日晨,第66軍第28師師長劉伯龍率20余名官兵從緬甸退至騰沖,當地士紳力請劉伯龍留在騰沖與騰沖民衆工人禦來犯日軍。劉伯龍告訴士紳們他沒有兵可以指揮。之後匆匆離開騰沖到永平收容部隊。邱天培縣長獲悉日軍已抵達距離騰沖只有40余裏的孟連街後,又一次在深夜出逃。此後,城中居民紛紛棄家逃難,騰沖四處謠言蜂起慌亂異常。又因有人強行拉夫征馬,男人白天輕易不敢出門。沿途的道路上到處可見老人與孩子趕著黃牛馱著簡單的行裝。因倉促逃出無法攜帶足夠的生活用品,致使許多逃難的人們日常生産陷入困境。5月10日下午2點,292名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大步直入騰城。其中,騰沖城內各機關大門洞開,居民逃散,騰沖已成一座空城。在緬甸防禦戰開始之初騰沖一直是戰略後方基地,因而物資屯積較多,數日前騰沖商會剛從密支那運來大米3000餘馱,還有相當數量的食鹽和棉紗此時悉數落入日軍之手。
  日軍佔領騰沖之後,除少數駐在城內其餘均駐守在城附近的英國領事館、新橋河、五保街一帶。每日派巡查隊四處巡查。凡道路要口便構築防禦工事,並四處抓夫。最初戰領騰沖的日軍人數較少,因而他們便佈置疑兵,每日清晨日軍便列隊從北門出,並讓當地人知道他們要到前方作戰。傍晚又由南門而歸,四處揚言他們的增援部隊已到。據方國瑜先生的《抗日戰爭滇西戰事篇》記載:日軍進入騰沖之初,爲追擊騰沖護路營不得不唱空城計,只留少數日軍守城,在四面城樓上紮草人並穿上日軍軍服,持槍守衛,遠處看去儼然站崗的日軍。而且日軍的空城計居然數月之間無人識破。顯然這些日本人讀過中國的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不過在空城計的故鄉上演空城計這確實太不幽默了。
  日軍佔領騰沖不久便成立軍政班,組織地方維持會,以當地土豪李子盛爲會長。日軍佔領騰沖後姦淫搶擄無所不爲,當地人將日軍視爲野獸。只要聽到日本鬼子出現的消息即逃散一空。當時大多數老百姓白天皆遁入深山老林裏,至夜才敢沿小路潛回家中,到第二天清晨又躲避在森林裏。平日村寨之中都看不到人影。維持會成立後派人四處勸阻人們回家,仍只有少數人回來。城中的居民則陸續返回,日軍給每個居民發良民證,每月巡查一次。在此期間,城中的地痞無賴則趁火打劫盜竊橫行。平日富足之家均破家喪産,淪爲赤貧。而一些先前生活無著的地痞無賴反而因此發家致富。當時騰沖有一句廣爲流傳的民謠:“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在正常的年代用正常的手段致富,在非常的年代用非常的手段發家。古今如此。



       秤平鬥滿  秤平鬥滿這是一個最樸素和古老的市場原則,即使在戰爭期間也一樣。這是盟軍炊事員在向保山市民購買食鹽的情景。從照片上看這是滇西一帶一直食用到六七十年代的砣鹽,保山少女把左手放下讓秤桿高高翹起以示秤平鬥滿。圖中的美國炊事員在細緻地觀察著秤砣所標示的位置。
  臘戌失守後,滇緬路上大批晝夜不息逃難的人流、數以千計的車輛湧入保山。保山古城一時爲之擁塞不堪一片混亂。白天隨處可見的是難民因盤纏不夠便設攤出售隨身所帶衣物,晚上無處安歇的難民便到車子下面或街頭、田邊露宿。據說當時保山因大量難民湧入古城人口淨增10萬。這些有幸在惠通橋炸毀之前通過怒江的人群對芒市、畹町已經淪陷的消息並不甚知曉。5月4日,設立在保山的國立華僑中學因校慶於城中保岫公園舉辦大型運動會,並邀請城內省、縣立師範及中學參加。運動場周圍懸挂著青天白日旗和各式彩旗,有數萬人觀看。人群中大半是剛從南洋和泰、緬等地回國的難僑。據當地人後來的回憶,這次活動是保山有史以來場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午12時,27架日軍飛機飛臨保山城上空,此前人們相互傳聞將有美國空軍來保山助戰,而防空部門亦未發出警報,當日軍飛機出現時人們仍以爲是美國飛機前來助戰。因而人們並不避讓,還翹望揮手歡呼,當炸彈落地後人們才知道是日本人的飛機。當時保山城中火光沖天,全城屍橫遍野。昔日繁華的大街上儘是斷臂殘肢,三牌坊、十字街等繁華地帶瓦礫橫飛已是一片廢墟。稍頃,又有27架飛機前來轟炸。是夜,保山城內哀鴻四野,幸存者在絕望地尋找在轟炸中失散的生死未蔔的親人。有的背著已經死去或被炸斷手腳的親人,有的則在親人的屍體前哀嚎不已。據方國瑜先生《抗日戰爭滇西戰事篇》記載:此次日軍轟炸保山炸毀房屋千餘所,死傷約2萬人。次日正午又有54架飛機來襲,狂投炸彈,當時城內居民均已疏散到安全地帶,因而無人受難。據當時第11集團軍總司令部作戰參謀楊肇驤回憶,日軍轟炸保山後,滇西重鎮保山空無人影,景象極爲蕭條,到處飄溢著腐屍的臭味,成群的野狗在大街上亂竄,廢墟上空烏鴉成群鴉聲不絕於耳。直至宋希濂將軍派人將躲避於板橋的保山縣長劉言昌找來,命他迅速清除城內死屍,救濟難民,整理街道,恢復秩序。此後大批民工挖掘被廢墟掩埋的屍體。直至一星期後居民才陸續回城。
  當時保山駐軍爲第6混城旅,稱熄烽部隊,負責漾濞至畹町-防務,旅長龍奎垣。第6旅平時紀律極爲渙散,全旅大小軍官都利用軍隊勢力,勾結商人做鴉片生意,或在滇緬公路沿途設卡徵稅,爲當地人所痛恨。曾有一笑話在當地頗爲流行,該旅有一排長在出操時讓士兵穿一隻布鞋,一隻草鞋,行進時他的口令是“布鞋—草鞋”。龍奎垣大爲讚賞當即就將這個排長提爲連長。5月4日夜間,日軍到達惠通橋的消息傳來之後,龍奎垣與保山縣長劉言昌宣告敵軍已過怒江,於是全城囂然。龍奎垣令部隊把守四道城門,以檢查爲名在城中大肆搶劫,並放火燒毀正陽南路,銀行、商號、富戶無一倖免。之後,才撤出保山逃至永平、下關一帶。當夜保山居民扶老攜幼棄家逃難,沿途哀聲四起。《抗日戰爭滇西戰事篇》是這樣記錄的:“保山城內,餘火未熄,死屍縱橫,肅殺之氣,已成鬼市死城也。”事後保山民衆紛紛告發龍奎垣搶劫保山。駐防保山的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將狀子轉給龍雲。迫於壓力龍雲不得不將其撤職,並將該旅調離保山。
  入緬遠征失利後大批在潰退中失散的遠征軍士兵亦從滇緬路退回。此時他們已成散兵遊勇神情狼狽,與兩月前那支士氣高漲的軍隊判然有別。他們成群結夥騷擾沿途難民,逢村寨便強行索食,甚或搶劫、姦淫歸國難民。駐防保山的第11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聞訊後迅速組織人員沿途收容。不論官兵一律強行收容,並在保山、永平、下關設立收容站。先後收容1萬餘人,編入重新恢復的第28師。
  由於日本在轟炸保山城時投擲細菌彈,因而在轟炸數日後保山即爆發霍亂。霍亂首先在難民和難僑之間流行,潰退的遠征軍也多有罹患瘟疫的。此後疫病在保山城鄉迅速蔓延,當地駐軍亦不能倖免。數日之內,或合族而喪或合家而亡,有的村寨已無人擡屍。此後,瘟疫綿延至滇西數十縣。據統計僅1月間保山壩區就有約6萬人因霍亂而死去。在怒江以西的淪陷區侵華日軍則收買緬奸、漢奸在公路沿線的水溝、水井中投入霍亂病菌並傳播鼠疫。僅騰沖西北區就有15000餘人死於鼠疫。梁河、盈江等地據各司統計死於鼠疫的不下萬餘人。如今上了年紀的保山人在回憶這段往事時仍記憶猶新銘心刻骨。然而當時任保山縣長的劉言昌在藉口辦理瘟疫流行的善後事宜中居然大肆斂財,保山當時有36鄉鎮,每鄉鎮攤派3萬元,共108萬元,當時約折合黃金1000兩。除少量用於救濟難民外,其餘均不知下落。各鄉長亦借機追加派款,尤使保山民衆雪上加霜苦不堪言。在整個滇西抗占中保山老百姓作出了巨大的犧牲。10萬大軍所需的糧草多半由保山就地解決,部隊運輸所需的馬匹民夫皆向保山當地徵調,前線構築工事的木石材料大都取之於保山當地。惠通橋附近的老百姓甚至將自家的門板也擡給部隊構築工事。軍隊住的房屋,吃的蔬菜肉食也都是來源於保山當地。當時的《正義報》在1944年8月3日《偉大的保山民力》一文中高度評價保山的老百姓在滇西抗戰中所起的作用。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回覆: 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紀實

             三、戰爭中的另類人生

  滇西淪陷後,日軍先後在滇西建立了20多個慰安所。衆多被劫掠而來的婦女成了日軍發泄獸行的工具。這些終日與野獸同行的婦女是戰爭中最淒慘的受害者。她們的悲慘在於,她們不能被人們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理解。因爲她們甚至不能向人們訴說自己的苦難,除了不幸之外她們還比別人多了一些難以啓齒的羞辱。她們如果還活著的話,絕大多數人只能對自己屈辱的往事保持緘默。
  在日軍的幾乎所有參戰部隊中有一個極特殊的人群,她們既不參加作戰也不屬於部隊編制,然而她們始終跟隨著日軍作戰部隊甚至和日軍一起毀滅。這個人群就是被人們稱做“慰安婦”的隨軍妓女。據考,“慰安婦”的首次出現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之後,始作俑者是臭名昭著的侵華罪魁岡村甯次,時任日本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到1932年3月,駐滬日軍已達3萬人,野蠻成性的日軍製造了多起強姦當地婦女事件,引起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爲搪塞外界對日軍獸性的指責,岡村寧次決定效仿海軍的做法,從長崎召來一個“慰安婦女團”。至1932年7月,第一批慰安所在吳淞、寶山、廟行和真如等地建立。這段歷史如今已爲世界“慰安婦”研究學界所公認。1949年,岡村甯次曾親口對新聞記者說:“我是無恥至極的慰安婦制度的始作俑者。”而“慰安婦”制度的大規模推行,並且使20萬以上的中國婦女淪爲日軍的性奴隸的,正是日本右翼分子正在矢口抵賴的南京大屠殺。在佔領南京期間,日軍獸性大發,狂亂的性行爲導致日軍性病流行,致使部隊大量減員,同時日軍的獸行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爲此日軍開始考慮在各戰區大規模地建立“慰安所”。1938年1月13日,日本華中方面軍東兵站司令部挂出了“楊家宅娛樂所”的木牌,日軍二戰期間的第一家“慰安所”在上海成立了。從此,人間地獄般的“慰安所”像瘟疫般在整個亞太地區蔓延開來。
  在滇西淪陷區日軍先後建立了20多個慰安所。凡日軍師團部、聯隊部、大隊部駐地均設有慰安所,甚至一個中隊到某地暫駐也要設一臨時慰安所。1942年5月,日軍在芒市三棵樹、樹包塔和龍陵縣鎮安街首先建立了慰安所。初期慰安婦數量不多,因而軍官之間或士兵之間常常發生爭奪慰安婦的械鬥,甚至發生士兵槍擊軍官的事件。5月底日軍從臺灣運來100多名慰安婦,在龍陵縣城的一家宗祠及教堂開辦了慰安所。此後日軍在龍陵組織維持會,並命令維持會給日軍提供600個“花姑娘”。而龍陵的老百姓大多逃入深山,一時難以籌集數量如此之多的婦女,於是日軍四處掃蕩,到處搜索花姑娘,凡搜到姑娘先行輪奸然後送往慰安所。又先後在董家溝、白塔、龍山卡、平戛、臘猛等地建立慰安所。在被迫充當日軍慰安婦的當地婦女中,有3個婦女的丈夫也被日軍抓到慰安所燒水,而日軍就當著這幾個婦女的丈夫蹂躪他們的妻子。

             下一部分

   騰沖淪陷之後,日軍在古城四處姦淫婦女,一位老人曾向人們講述他的目擊:一隊日軍曾在古城大街上輪奸一個姑娘,然後將姑娘裸體捆于床上擡到騰沖鬧市區的文星樓下,攔住過往行人不論老幼強迫行奸,供日軍取樂。有一70多歲的老人是姑娘的祖輩,日軍亦用刺刀強迫老人行奸,老人苦苦哀求,日軍竟剝光老人的衣褲,將老人壓在姑娘身上。



       Y將軍與X將軍Y將軍是中國遠征軍上將司令長官衛立煌,X將軍則是照片上表情嚴峻的美國人史迪威。這是因爲史迪威在他的反攻緬北的文件上將遠征軍稱爲Y部隊,將中國駐印軍稱爲X部隊。這可能是崇尚科學的西方人喜歡玩的把戲。據說史迪威曾這樣對駐印軍解釋:“我們是X部隊,X是什麽?未知數。可以很大很大也可以很小很小。大家要同心協力,練好本領,寫個很大很大的X。我們不僅要打回緬甸,還要打到東京去。”照片上決定緬甸戰場成敗的兩位將軍在保山機場見面。史迪威知道衛立煌喜歡車子便專門從印度給他空運來20多輛美式吉普車。據說當時在中國其他戰區還沒有這樣的車,這是史迪威的權力,即使是蔣介石也奈何不了他的。X+Y便可決定緬甸的命運,X部隊從緬北打過來,而Y部隊從滇西打出去,於是緬甸就解放了。
  日軍在騰沖先後建立了10多個慰安所,除了強迫抓到當地婦女充當慰安婦外,還從朝鮮、日本運來幾十名慰安婦。據說還有在中緬邊境被日軍俘虜的12名中國女兵。日軍爲掩入耳目,給衆多的慰安所取了各種名字,如某某軍妓院、某某俱樂部、某某娛樂部、或某某莊如“翠明莊”、“清明莊”等等。所有慰安所均實行封閉式管理,由日本人直接經營。平日不准許慰安婦單獨外出。有少數慰安所是爲軍官開設的,有鐵柵欄大門設有門崗,不允許士兵入內。每個慰安婦的房門上均有牌子。少數軍官幾乎每晚都住在慰安所內。有的軍官與慰安婦相對固定。如騰沖順城街的慰安所就是一所專門爲軍官開設的慰安所。慰安所內一般將慰安婦分爲三等,日本慰安婦人數最少專門爲校級軍官提供“慰安”屬上等,專爲下級軍官“慰安”的朝鮮慰安婦次之,中國及緬甸慰安婦爲日本士兵淫樂爲最次,她們必須爲日軍士兵提供全日慰安,來者不拒。一般情況下,日軍士兵須憑票入內,而且規定時間。如果在作戰期間則所有的士兵均可入內,於是常常出現排隊等候,挨個入內的情形。當時戰地記者潘世征在中國遠征軍剛剛攻克騰沖時,來到騰沖城南參觀了幾所慰安所。據他的描述,慰安所的院子裏幾十個房間,每間房門上都貼著慰安婦的名字以及衛生檢查合格證。這種合格證每星期換一次,上面簽有日軍軍醫的名字與印章。慰安所內的陳設猶如日本式家庭,大約是想造成“這裏就是家鄉”的氣氛,以提高士兵的戰鬥情緒。
  在日軍行將滅亡之際,大部分慰安婦,尤其是中國慰安婦都慘遭日軍殺害。當年的中國遠征軍戰士許國均老人,曾親眼目睹了日軍殺害中國慰安婦的情景。他說:“1944年9月14日早晨,我們攻進了騰沖縣城,在日軍慰安所裏我親眼看到有17個中國慰安婦和幾個嬰兒被日軍刺死在那裏,有一個死去的慰安婦還緊緊地抱著一個血肉模糊的嬰兒,真是慘不忍睹。”1944年9月26日的《掃蕩報》,曾刊載了戰地記者潘世征的題爲《騰沖城內一群可憐蟲》的文章。他在文章中寫道:“又在一處城牆縫裏發現了十幾具女屍,她們都被蒙上了眼睛,死得非常整齊。這些可憐的女人,生前爲敵人泄欲,最後又被判處殘忍的死刑,她們犯了什麽罪呢?”



    苦難的愛情  照片記錄了一個或許是我們所知道的最爲悲慘的愛情故事。在持續了3個月的著名的松山戰役中,像大雨般傾泄到松山的炮彈將松山變成了一座真正的廢墟,可是在松山壕溝裏還有一個臨産的日本慰安婦在炮火中呻吟。她身旁的慰安婦茫然而又束手無策,3個月呼嘯不止的炮彈聲早就使她們的精神徹底崩潰了。據說這個日本慰安婦的未婚夫叫秋永忘義,是駐守龍陵日軍的藥劑少尉。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任人蹂躪的慰安婦身上居然還會有愛情生長。那個叫秋永忘義的日本人此刻可能早已成爲異國之鬼了。這個臨産的日本慰安婦作爲戰俘被收容。我們不知道這個慰安婦後來的命運,更不知道那個在苦難中孕育的嬰兒的命運。假如這個在大炮的驚嚇中出生的嬰兒後來長大,他(她)會怎樣看待日本的侵華戰爭?
  像對待南京大屠殺一樣,日本始終在竭力掩蓋侵華日軍在半個世紀前犯下的罪行,由於日軍大量銷毀慰安婦檔案,在“軍事秘密”的名目下絕口不提慰安婦問題。日本右翼分子聲稱“慰安婦”制度僅僅是一種商業行業,甚至是婦女的自願行爲。而幸存的“慰安婦”們又對自己的這段人生最黑暗的日子諱莫如深。以致半個世紀前侵華日軍的獸行至今仍掩埋在歷史的暗影中。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紀實

      四、從廢墟發出的歡呼

  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對緬北發起反攻,中國遠征軍爲策應此次反攻,打通國際交通線,於1944年5月強渡怒江發起滇西戰役。日軍第33師團、第56師團爲保障其主力側背安全,企圖憑藉地形之利,固守騰沖、松山、龍陵、芒市、平達等大據點。中國遠征軍第20、第11集團軍數萬將士與滇西各族民衆,奮戰8個月,粉碎了日軍爲切斷中印公路而實施的“斷”作戰計劃,收復了滇西廣大國土,與駐印軍會師芒友。
  1944年春,太平洋戰事相對沈寂,而中國和印緬戰場卻異常激烈。戰事主要在中國河南與緬甸兩個區域展開。日寇利用空軍掩護其機械化部隊進攻河南和京漢線。同時以3個師團的兵力發動了大規模的英帕爾戰役,攻擊中美英聯軍的印緬戰場後方基地,以扭轉其在緬北戰場的頹勢。4月上旬,日軍攻佔了科希馬,包圍了英帕爾,英軍主力第14軍團處境艱難,整個印緬戰場形勢嚴峻。爲阻止日軍對印度的進攻和擴大緬北戰場的勝利,都需要中國遠征軍從雲南向日軍側背發動進攻。美國總統羅斯福于3月17日致電蔣介石要求儘快從雲南發起進攻。蔣介石出於政治考慮,對使用中國軍隊投入決定性的進攻極爲謹慎,因爲消耗他的嫡系部隊將直接削弱其個人勢力和危及國民黨統治的重大問題。加之,此時日軍正對河南與京漢鐵路發動大規模攻勢。因而蔣介石只先後派遣第50師、第14師空運增援緬北戰場,並在給羅斯福的複電中明確拒絕了其從雲南出兵的要求。他說:如再強行投入超出中國國力的戰鬥,“必將招致日軍入侵雲南、四川,以及新疆革命、山西赤化與最終全國赤化的局面。”蔣介石的答復自然不會令華盛頓滿意。此後羅斯福又致電蔣介石強烈要求雲南遠征軍開始反攻,電報說:“假若雲南軍不用於協同作戰的目的,則空運裝備、提供訓練教官等我方漚心瀝血的廣泛支援,亦將失去意義。”在美國的壓力下蔣介石終於決定發動滇西大反攻。4月14日,軍政部長兼參謀總長何應欽簽署了“怒江攻勢命令。”此後擔負滇西大反攻的第20集團軍、第11集團軍分別將軍部移至保山瓦房街與保山板橋附近。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亦由楚雄移至保山馬王屯。蔣介石於4月25日致電遠征軍,“此次渡江出擊之勝負,不僅關乎我國軍之榮辱,且爲我國抗戰全局成敗之所系。”英國首相邱吉爾對中國決定發動怒江的攻勢,致電蔣介石表示欣慰,並將“佇候其進展之佳音。”
  盤踞怒江西岸的日軍,兩年來既不能越過怒江天塹,又深恐中國軍隊反攻,只得改攻爲守。1944年春夏,日軍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將根據怒江上空戰雲密布的形勢,預料中國軍隊“將於近期發動進攻,滇西遠征軍作戰,與以前在滇西掃蕩戰不同,將是一場防衛緬甸生死攸關的重大戰役。”此後日軍在怒江西岸各據點加固工事準備與中國遠征軍決一死戰。



     被俘虜的日軍慰安婦  這是一張美國人拍攝的照片。在密支那收復後有17名朝鮮慰安婦被俘虜,當然這是幸存的慰安婦了,因爲在密支那的慰安婦肯定不止17人。從朝鮮到緬甸,這些戰爭中最不幸的女人,走過了她們一生中最苦難而漫長的歷程。她們是戰爭中最淒慘的受害者,她們的悲慘在於她們不能被人們理解甚至不被自己理解。此刻別人正在爲勝利而歡呼,她們卻不能歡呼。這是一群不能爲勝利歡呼的人。
  1944年5月11晚,集結在怒江東岸的兩萬余中國遠征軍,在怒江150公里正面12個渡口乘坐橡皮艇強渡怒江。第11集團軍主力仍在怒江東岸防守,擔任策應的各加強團則分別由各渡口渡過怒江,向指定目標遊擊牽制。第76師加強團在平達街與日軍激戰,雙方損失慘重,日軍以馱馬百餘各載屍體兩具向西北逃竄,沿途鮮血淋漓,綿延5公里。以後遠征軍逐次包圍了平達,以掩護擔任進攻主力的第20集團軍側背安全。
  5月11日至25日,遠征軍渡過怒江並沖上高黎貢山,完成了渡江攻擊戰的第一階段預定的目標。在渡江行動中由於江霧的掩護因而極爲順利,渡江的惟一損失,僅17名後援人員觸礁傾覆。遠征軍渡江後西岸民衆自發協助殺敵。渡江作戰是中國抗戰以來第一次對日寇的大反攻。美陸軍部長史汀生稱:“滇西遠征軍怒江出擊,是東南亞過去一周內盟軍作戰的重要新聞。”遠征軍渡過怒江仰攻高黎貢山,與日軍多處發生激烈而規模不大的戰鬥,重慶方面鑒於中國駐印軍已開始攻擊密支那,敵難於短期內調動大量部隊增援滇西,遂令遠征軍全部轉入攻擊渡江作戰。第20集團軍所轄第53軍、第54軍、預備第2師爲右翼攻擊軍,攻擊目標仍指向騰沖。第11集團軍所轄第2軍、第6軍、第71軍爲左翼攻擊軍,向龍陵、芒市方向實施戰役突擊。此後滇西反攻進入第二階段,戰役集中在騰沖、松山和龍陵。
  遠征軍第20集團軍自渡怒江以後向高黎貢山日軍佔領的各要隘持續攻擊。分別攻下南、北齋公房及明光、固東,江苴街,形成了對騰沖四路攻擊的態勢。
  騰沖舊名騰越,是南方絲綢古道上的一座著名古城。騰沖城戰前有人口5萬,城牆周長約4公里,高約7米,厚約4米,爲岩石所築堅固異常。日軍盤踞騰沖兩年多在城內修築了重點堡壘30餘座,各街巷堡壘星羅棋佈,戰壕四通八達,整個騰沖城已成一座龐大而堅固的堡壘。



     原始叢林中的中國軍隊  藤蔓橫生的環境展示了緬北原始森林的面貌,一支龐大的軍隊在這樣的森林裏是很容易消失的。在這樣的森林裏作戰解決給養最有效的工具是馬車。這些馬比本地的馬要顯得身材高大,顯然它們是被軍隊挑選出來服役的良種馬。在遮天蔽日的原始叢林裏和士兵們最親密的就是它們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戰爭是這些馬馱出來的。
  8月2日,遠征軍第36師開始向西南城牆攻擊,將城牆炸開一缺口突入城內,8月5日,美軍飛機集中轟炸四周城牆,炸開13處缺口。8月14日,美軍飛機猛轟東門日軍守備隊本部,日軍148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被炸死,由太田正人大尉代行其指揮。經反復爭奪西南角日軍全部殲滅。17日,攻城部隊自西南角及南門西側陣地城牆缺口陸續進入城內。預備第2師、第36師、第198師、第116師各主力突入市區,展開巷戰,日軍室室設防,而街巷堡壘又星羅棋佈,戰鬥空前激烈,遠征軍各部每天傷亡人數均在500人以上。8月24日遠征軍攻佔西門陣地,9月1日,攻佔東南角陣地並先後攻克城內武侯寺、城隍廟、文星樓、縣政府、秀峰山等陣地。至9月9日,日軍殘餘被遠征軍壓縮到城東北角一隅。此時蔣介石發來訓令:“騰沖必須在‘九·一八’國恥紀念日之前奪回。”攻城部隊加強攻勢。9月12日夜,日軍指揮官太田大尉知末日來臨,遂向軍司令官、師團長髮出淒慘的訣別電,燒毀軍旗、密碼本,破壞了無線電通訊設備的殘餘兵力進行最後的抵抗,全部被殲。有殘敵50餘趁深夜暴雨向東門外偷逃亦全部被殲。至14日上午,城內零星之敵被肅清,騰沖完全收復。古城建築亦破壞殆盡。後世史稱之爲“焦土抗戰”。
  據第20集團軍戰報稱:1944年反攻騰沖以來,歷經大小40余戰,斃敵聯隊長藏重康美大佐以下軍官100余員,士兵6000余名;我亦傷亡官佐1334員,士兵17275名。是役陣亡官兵和死難群衆葬於騰沖國殤墓園。墓園位於騰沖城南,占地5公頃多,於1945年7月7日建成。墓園有蔣介石、于右任、何應欽、衛立煌、李根源撰寫的對聯。



    “讓手指回家”照片向我們展示了戰時日軍中的一個鮮爲人知的事實。據說日軍當時曾規定戰死的軍官可以將屍體運送回國,而士兵只能截下一條胳膊運送回國。此後隨著日軍傷亡人數的增加,這條規定便被修改爲,軍官可以將胳膊截下運送回國,而士兵卻只能讓手指回家了。照片上的盟軍舉著一個死去的日本士兵光禿的手掌,示意這名日軍士兵的手指已被截下。他的父母和家人只能得到幾根被截下的手指。
  作爲滇西反攻左翼的第11集團軍於5月29日分別從攀枝花渡、畢寨渡各渡口渡江後分南北兩路攻擊龍陵、松山。松山位於怒江惠通橋西北約6公里處,海拔2260米。滇緬公路由惠通橋向西,環松山過臘猛街,經狹長起伏的岡嶺滾龍坡而至龍陵。日軍以兩年時間在松山臘猛構築大堡壘群16座,小堡壘群5座,各堡壘間均有隧道直通,還有儲備充足的糧服彈藥倉庫,其工事至爲堅固。完整堅固的松山據點與騰沖、龍陵鼎足而立,是日軍必守之地。遠征軍攻擊松山是由6月2日怒江東岸的炮擊開始的。6月4日,第71軍第28師的主力開始向上松林陣地攻擊,翌日即佔領臘猛及竹子坡,同時切斷臘猛與龍陵間的滇緬公路。至此松山守敵與其師團主力之間只能依靠無線電進行聯絡,此後3個月松山守敵一直處於四面被圍的境地。松山之敵憑藉堅固的工事頑強抵抗,雖重炮連續命中亦屹然不動。至6月20日,遠征軍第71軍已傷亡1600多人。司令長官部急遣總預備隊第8軍的精銳榮譽第1師赴松山戰場,與新編第28師交替。第71軍軍長鍾彬親自坐陣督戰。第6軍的新編第39師亦南下到達松山附近,此時惠通橋經搶修通車,汽車日夜輸送彈藥於敵陣前數百米。7月4日以後,遠征軍開始第二次攻勢,佔領了日軍前沿陣地,還有空軍配合,松山日軍傷亡驟增。但遠征軍仍未能繼續前進。



     士兵還是乞丐 照片上衣衫襤縷的人是中國遠征軍的通信兵,如果不是作者注明你根本不會相信這是一個軍人,可事實是滇緬戰役就是這些形同乞丐的士兵們打贏的。
  司令長官部又急派第8軍主力第82師和第103師從昆明奔赴松山,衛立煌偕宋希濂和美國竇恩准將親自到松山前沿視察。7月20日,第8軍組織了一個非常堅強的尖兵團,由師長暫任團長,團長暫任營長,各級軍官依次下降,開始第三次攻勢,8月2日佔領了乾路子陣地。日軍失去了乾路子陣地後,金光守備隊長爲提高守備隊的士氣,選精幹士兵28名組成挺進破壞班,身著中國便衣趁夜襲擊遠征軍炮兵陣地,有數門山炮被毀。此後遠征軍仍以優勢炮火在戰鬥機掩護下主攻關山陣地。同時從8月初開始,以20天左右時間掘坑道至日軍關山陣地之下,使用3噸TNT黃色炸藥施行大規模爆破,至此松山日軍核心堡壘完全摧毀。9月7日下午,隱匿山林的殘敵全部肅清。爲時3個多月的松山戰役始告結束。當日,東京廣播電臺稱:“臘猛(松山)守軍全員玉碎。”
  松山之戰是一場艱苦卓絕的血戰。整個戰役使用兵力先後達3個師,日軍死傷850人,而遠征軍死傷爲6763人,約1:8。後第11集團軍總司令黃傑在其回憶錄裏寫道:“實以松山地形複雜,蜿蜒數十裏,敵人依據最強固之據點工事,憑險固守,雖經我空軍炮兵之轟擊,亦未能摧毀。”
  松山的克復爲遠征軍向龍陵、芒市、畹町的推進鋪平了道路。
  繼騰沖、松山攻陷後,龍陵是滇西日軍的最後一個重要的堡壘,龍陵古名黑水籠,東漢永平十二年(西元69年)爲哀牢縣。東距松山70公里,北距騰沖約100公里,沿途山巒起伏地勢險要。扼滇緬路要衝,其戰略地位頗爲重要。爲日軍在滇西與緬北的六大守備據點之一。一旦失去龍陵,日軍在滇西事實上已無險可踞了。因而日軍在龍陵周圍的高地構築了大量永久性堅固堡壘網群,在城內每一幢房屋都築有堡壘,每堵磚牆上都有槍眼。日軍準備在龍陵擋住遠往軍的西進,從而實現日軍第33軍的“將主力集結于芒市周圍,在龍陵方面擊滅雲南遠征軍主力之後,前出到怒江一線,在援救臘猛、騰沖守備隊的同時,切斷印中聯絡”的“斷作戰”方案。
  龍陵之戰前後出現三次反復。第一次攻擊於6月5日開始。第11集團軍第71軍第87、第88師向龍陵發起攻擊,第2軍第76師向平達進攻,直逼日軍第56師團駐地芒市。6月10日,遠征軍先後攻克了鎮安街、黃草壩、騰龍橋等,從而切斷了龍陵與芒市、松山、騰沖的公路,並一度攻入縣城,城內日軍僅300餘人固守3個據點待援。時連降大雨,空中補給及老百姓的騾馬運輸都很困難。遠征軍渡江以來所消耗的彈藥未能及時補充,彈藥已不足以作戰。糧食也幾乎告罄,士兵便以芭蕉根、山芋充饑。龍陵日軍趁機反攻,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下令第88師放棄龍陵附近的陣地向東北撤退12公里到第87師的陣地上,第一次攻佔龍陵失利了。日軍第56師團長迅速抽調騰沖兵力2000餘人,芒市1000餘人火速馳援龍陵。雙方在黃壩、香菇嶺等地激戰,及至遠征軍第8軍榮譽第1師及新編第39師趕到,才轉入反擊。此後遠征軍各部向前推進,7月25日基本佔領龍陵附近各日軍據點。



    生者與死者的對話  這是一張奇特的照片,它忠實地記錄了生者與死者注視的場面。盟軍士兵在凝視著這個死去的臉上落滿了蒼蠅的日本兵,他可能不明白,這個日本人爲什麽要從大海的那邊跑到中國來自殺?
  第二次攻擊龍陵是8月14日,遠征軍在34架飛機和炮兵配合下對龍陵進行猛烈攻擊。日軍荻尾少佐在轟炸中斃命。在此次進攻中尤以龍陵縣城東南的老東坡戰事最爲激烈,日軍在老東坡有20多個堡壘,其構築十分堅固。日軍使用爆炸性、燃燒性和糜爛性的十多種近距離攻擊武器反擊。經6個日夜的惡戰,16次衝鋒,於8月19日將老東坡日軍消滅。遠征軍新28師約有800名官兵陣亡。在遠征軍攻佔的日軍陣地裏有日軍遺屍400多具。9月初,日軍2000餘人從芒市出發向龍陵撲來,各據點又先後淪入敵手。遠征軍急調後援部隊緊急增援龍陵,穩定戰場形勢。此後在大堖子坡、南廠又遭到1000餘日軍的進攻,兩地相繼失守。9月上旬,遠征軍第5軍第200師從昆明來援,第54軍第36師由騰沖南下龍陵,經3天3夜血戰才將原有陣地一一奪回。
  當日軍第33軍向遠征軍大舉進攻時,松山和騰沖兩戰略要地已被克復,日軍預定的對緬北採取守勢,對滇西採取攻勢的“斷作戰”行動計劃已經失去意義,日軍第33軍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將含淚終止“斷作戰”方案,下令各部停止進攻。10月29日,中國遠征軍各部在炮兵、空軍協同配合下向龍陵守敵發起第三次總攻,11月1日,遠征軍各攻擊部隊向中央合圍,在300門大炮和美國空軍協同下一舉攻佔日軍在城中的核心據點觀音寺。次日佔據城西制高點,日軍殘部在遠征軍三面合圍下於11月2日晚沿滇緬路向芒市潰逃。1944年11月3日晨遠征軍收復龍陵。
  黃傑將軍在評述龍陵戰役時寫道:“自1944年6月5日到11月3日,爲龍陵之戰。此役我曾經過三次攻略,敵亦曾經過兩次增援反攻,爲全戰役中時間最長、兵力最多、戰鬥最慘烈之會戰。計敵共死傷10620員名,我軍共死傷28384員名,約1與2.7之比。”
  1945年1月27日,在歡呼聲中,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及盟軍會師于芒友。
  滇西戰役從1944年5月11日開始,至1945年1月27日結束,歷時8個月16天。日軍第56師團全部被殲,第2師團及第53師團被殲一部,死傷、被俘共21057人。中國軍隊出動7個軍14個師和其他特種獨立團共16萬多人,傷亡、失蹤共67463人。日軍與遠征軍的傷亡比例是:1:3.2。
  1945年1月28日,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在中印公路經過的一個小鎮———苗斯舉行會師典禮。中國遠征軍在通往祖國的路上豎起白布橫幅:“歡迎駐印新軍凱旋回國!”衛立煌長官、索爾登總指揮、孫立人軍長、黃傑總司令站在旗杆下面。衛立煌致詞“今天是會師東京的開始。”索爾登將軍說“到東京會師去,讓兩國的國旗飄揚在東京上空。”他們的講話被士兵們的呐喊淹沒了。會師典禮之後,中國遠征軍便啓程回國。中國駐印軍爲確保中印公路安全返身攻打臘戌。一場令世界注目的持續了3年之久的滇緬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注:特別致謝雲南美術出版社給予我刊首家轉載圖文,《從怒江峽谷到緬北叢林》一書在昆百大超市附近的“藝術書店”有售,定價:24.80元策劃:周文林編輯:蔣翼坤方紹忠)

       墜落的太陽旗   據說美國士兵特別喜歡戰利品,只要是日本人的東西,水壺,帽子或大刀,太陽旗,他們都小心地珍藏,日後回國挂在自己的客廳裏或臥室裏作爲人生經歷的證明。一面太陽旗據說可以換到5條美國香煙。這張照片顯然是應記者的要求拍攝的,因爲畫面裏的人物都已經設計好了自己的表情。
                   ●周勇/撰文●陳祖(木旁加梁)/供圖

-------------------------------------------------
http://www.yndaily.com/zl/daguan/c0215/dg021506.htm
-------------------------------------------------
.:字數不少 , 大家慢慢看 , 應是比較少人知的歷史 .

.: 本人覺得不錯 .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紀實



中國遠征軍是根据一九四一年成立的中英軍事民盟而組織的。當一九四○年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六月四日英法軍在敦克爾克棄甲丟盔大潰敗之后,英倫三島岌岌可危,英國希圖借中國民來牽制日本,減少它在遠東殖民地特別是緬(緬甸)、印(印度)、馬(馬來亞)方面的軍事的壓力,挽救遠東大后方的危机。同時,在中國方面,為了要取得抗戰的勝利,當時也必須确保滇緬路這條最后國際交通運輸線。因此,自一九四○年十月間起,英國首先幵放封鎖已久的滇緬路,接著醞釀中英軍事民盟。一九四一年春,英國邀請“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到緬甸、印度、馬來亞作軍事考察。以后几經協商,才在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簽訂“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成立中英軍事同盟。

  
根据中國緬印馬軍事考察團的意見,中英軍事同盟本來早應成立,以便中國軍隊及早幵入緬甸布防。可是英方遲遲不決,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間,中國軍隊才先后動員入緬﹔三月十二日,即仰光失守后第四日,才正式成立“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原定第二路在越南方面,以后情況變化未發表),指揮三軍在緬甸与英軍并肩作戰。這就是上文所稱的中國遠征軍。

  
中國遠征軍隨著當時情況的發展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和三种不同任務、不同作戰地區的組織。前一階段,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國軍隊動員入緬幵始。屬于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司令長官司令部指揮範圍。第一次入緬遠征失敗后退入印度的部分軍隊改稱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部”,簡稱“駐印軍”或“中國駐印軍”﹔另一部分軍隊退至本國境內怒江東岸,連同以后新增加的部隊到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司令部”,此為后一階段。但因一般都稱“遠征軍”,以致歷史資料中,經常混淆不清。特別是這三种任務不同的部隊在三個戰區作戰,先后又統歸史迪威指揮,更易造成錯覺。


這些是補充,還可以吧?不過這些話題比較少人討論的,但中國遠征軍結局好像是遭逢慘敗的,而且主帥居然隻身逃回中國XD,怎麼上文像說到遠征軍得勝似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紀實

(這些是補充,還可以吧?不過這些話題比較少人討論的,但中國遠征軍結局好像是遭逢慘敗的,

而且主帥居然隻身逃回中國XD,怎麼上文像說到遠征軍得勝似的。)

哈哈 @@" , 其實我還未將全部看完 , 等我看完 , 才發表下 , 讀後感 .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紀實

由於中國 東北 , 東南 , 已被日軍佔領 , 海路運輸石油已經不可能 , 空中運輸石油量 ,

不足以應付國內抗戰需求 , 所以在中印公路同時開工的是從加爾各答到昆明的中印油管 ,

開出一條3000多公里的油管 .

.:真是只有在戰爭的情況下人們才可能會鋪一條這樣昂貴的不計成本的管道。
-----------------------------------------------------------------------
當時提出“一滴油一滴血”的口號,民用汽車大都改用酒精和木炭。汽車停馳日多,運輸瀕於癱瘓。

反映出石油對抗戰的影響 .

.:這條3000多公里的石油 , 可說是抗戰勝利的重要關鍵 .

.:日軍暴行 , 大家都知 , (慰安所) , 這名字影響至今 .
-------------------------------------------------
.:照片已經加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遠征軍滇西大戰紀實

日本雖然占領了一些石油的領地,然而由於日本的軍備較中國先進,單是一天的石油消耗量達四百萬噸石油,吃緊情況是難以想像,這也是為何要進占東南亞偷襲珍珠港的原因。(請參閱東條英機一書)

另外為何有慰安婦、慰安所,這是由中國發明的產物,是妓女之父管仲先生,宋朝年間狄青領兵往平南蠻,還不是鼓勵士卒屠殺當地居民,女的則當慰安婦,以振奮士氣。(請參閱智囊 馮夢龍著)這種中國美德傳至日本,日本倒是學得傳神。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3-28 23:42 , Processed in 0.065177 second(s), 15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