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珊瑚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腔腸動物門 Cnidaria
綱:         珊瑚綱 Anthozoa

亞綱

    * 海雞冠亞綱 Alcyonaria
    * 菟海葵珊瑚亞綱 Zoantharia

        珊瑚之名來自古波斯語 sanga(石),為珊瑚蟲群體或骨骼化石。珊瑚蟲為腔腸動物,身體呈圓筒狀,有八個或八個以上的觸手,觸手中央有口。多群居,結合成一個群體,形狀象樹枝。骨骼叫珊瑚石或簡稱珊瑚。產在熱帶海中。

色彩繽紛的原因

        珊瑚色彩繽紛顏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藍色和黑色。寶石級珊瑚為紅色、粉紅色、橙紅色。紅色的珊瑚是由於在其生長過程中要吸收海水中1%左右的氧化鐵,黑色的珊瑚是由於其含有有機質。珊瑚擁有繽紛色彩的能夠調節光線的熒光色素,對珊瑚共生海藻的影響以及對珊瑚適應明暗不同的環境有重要作用。

珊瑚是什麼:

        在熱帶的淺海裡,孕育著一些色彩繽紛的寶藏,每個寶藏都是毒一無二的珍藏品。其中有一些骨骼粗糙,像是模樣奇特的石頭,那些是「石珊瑚」;還有一些肥厚柔軟的「軟珊瑚」,形態像樹叢的「柳珊瑚」等,牠們都是珊瑚家族的成員;每個成員的特性是能夠分泌碳酸鈣骨骼或骨針,「珊瑚」是一個通俗的名稱,專業的說法為腔腸動物或刺胞動物。

        在動物分類學中,腔腸動物是一群構造簡單,身體呈輻射對稱的動物,牠們的身體由兩個細胞層及夾在兩個細胞層間很薄的、由細胞分泌物構成的中膠層所構成。腔腸動物的基本體型像個小圓筒或小圓盤,整個身體是一個可以伸縮的囊袋;身體的中央有個空腔,叫做腔腸,是行消化和吸收作用的場所;身體只有一個開口,位在頂端或底部,食物和消化後的廢物都由這個開口進出;口的周圍環繞著一圈用來捕食小動物的觸手,觸手的外皮層含有數量眾多的刺細胞,是牠們用來防禦和捕食的武器,因此腔腸動物又被稱為刺胞動物。珊瑚只是腔腸動物繁多種類中的一種。

珊瑚是動物或植物:

        從生活方式來看,大多數的珊瑚是固著生活的動物,也就是說牠們不能自由移動身體;我們習慣把不會動的生物稱為植物,會動的生物稱為動物,珊瑚既然不會動,為什麼被歸類為動物呢?

        隨著科學的進展,珊瑚的食性、攝食行為、生理現象、生活史等,陸續被詳細研究,更加確定珊瑚是動物的說法。其實,在所謂“珊瑚”的動物性組織裡面,還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植物細胞-共生藻,而且植物細胞的總重量往往心珊瑚的動物細胞多,整個組織還能行光合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稱珊瑚是動物,碓實是相當尷尬的。比較精確的說法,應該稱珊瑚為植物和動物細胞的複合體,牠的外表和生理特性,兼有動物和植物的特徵,可以說珊瑚蟲是珊瑚體唯一有生命的構造。

珊瑚的繁衍生殖:

        珊瑚利用有性和無性兩種方式傳宗接代,有性生殖經由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而繁衍下一代;無性生殖則是以出芽或分裂的方法,產生新的群體。大多數的珊瑚都是雌雄同體的動物,無法從外表判斷,而且,精子與卵子的出現是在同一隻珊瑚蟲內。

造礁珊瑚:

        在種類眾多的珊瑚家族裡,並不是所有的珊瑚都具有造礁的能力,例如一般所稱的紅珊瑚和黑珊瑚就不具有造礁的能力,珊瑚礁上常見的柳珊瑚和軟珊瑚也不是造礁珊瑚,牠們對構築珊瑚礁的貢獻很小;真正能夠建造珊瑚礁的珊瑚,主要是隸屬於石珊瑚和水螅珊瑚的一些種類,牠們又被稱為造礁珊瑚。造礁珊瑚的主要特色就是能夠堆積碳酸鈣骨骼,牠們經由一系列複雜的生理過程,使碳酸鹽和鈣離子結合而沉澱堆積下來,形成固態的碳酸鈣骨骼;在適宜的環境中,珊瑚不斷地行鈣化作用,這些堆積的碳酸鈣骨骼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巨大的地質構造-珊瑚礁。

        然而,造礁珊瑚所聚積的骨骼,往往結構相當疏鬆,因此單靠珊瑚的力量仍雖以完成珊瑚礁的建造,還需要經過其他生物的協助,才能成為堅固的珊瑚礁;其他生物則在這個過程中,擔任膠結和鞏固者的角色,牠們可以填塞在珊瑚骨骼的孔隙之間,或覆蓋在珊瑚骨骼的表面,對珊瑚礁的形成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中,其他生物也可能成為礁體的建迼者,而以藻類為主體所建造的礁體,就稱為藻礁;苔蟲建造的礁體,就稱為苔蟲礁了。

造礁珊瑚的生長環境

        造礁珊瑚只分布在熱帶至亞熱帶的淺海中,水深五十公尺以下的海底,也很少造礁珊瑚生長,究竟是什麼環境因子限制了珊瑚的分布呢?在眾多環境因子中,影響珊瑚分布和生長的因子,主要有海水溫度、光照強度、底質、海流和水質等。

海水溫度

        造礁珊瑚通常生長在海水溫度為18-30℃之間的淺海裡,而在23-28℃之間生長最好;如果長時間處於不適應的水溫中,就很可能會排出牠體內的共生藻而產生白化,甚至死亡的現象。所以在溫帶海域,只有極少數的造礁珊瑚可以生存下去;而在寒帶地區,造礁珊瑚則根本無法生長。由此可知,珊瑚的種類通常以熱帶海域居多。

光照強度

  由於造礁珊瑚的體內含有大量的共生藻,珊瑚和共生藻又有同存共榮的密切關係,因此,所有影響共生藻生理的環境因子,都會影響造礁珊瑚的生長和生存。共生藻行光合作用需要充足的陽光,而陽光在海水中的穿透力有限,只有藍光可以到達比較深的海底,在水深三十公尺或更深的地方,通常光線已經很微弱,往往不足以讓共生藻進行光合作用,因此,大多數的造礁珊瑚也分布在水深三十公尺以內的淺海裡,少數生長在比較深的海底的珊瑚,牠們常形成薄薄的葉片狀,以增加吸收光線的表面積,或者牠們體內的共生藻含有特殊的色素,使牠們能在低光度下仍然吸收光線,進行光合作用,同時這裡的珊瑚也需要靠捕食小動物維生。

底質

  大多數的珊瑚是固定生活在底質上的生物,必須有穩固的底質,才可以持續生長。從幼苗開始,牠們就必須附著在堅固的岩石上,因此,通常只可在穩固的岩石底質上發現珊瑚的蹤跡。在澎湖內海的泥沙底質上,有一些管孔珊瑚和軸孔珊瑚,牠們利用群體之間互相嵌合的方式,自行建立一個穩固的基質,而在泥沙底質上蔓延生長;另外,還有少數的珊瑚會形成球形的小群體,隨著海流在海底四處滾動,這些可說是比較特殊的適應方式。

海流

  海流和波浪及颱風等災害,會造成珊瑚組織和骨骼的磨損,甚至整個分枝斷裂。然而許多珊瑚對強烈的海流或波浪衝擊這類災害,已發展出良好的適應能力;有些珊瑚甚至於河以利用波浪來幫助牠們散布折斷的分枝,當找到適宜環境,分枝就可以繼續生長,進而建立群體,珊瑚往往可經由改變群體的形態,或者分枝的粗細,來應付環境中的水流。無論水流的強弱珊瑚都能藉由形態上的改變,生長在不同的環境。

水質

  珊瑚通常只生長在清潔的海域裡,海水中過多的污染物質,都可能對珊瑚造成傷害。當水中的沉積物沉降在珊瑚的表面,包埋住珊瑚蟲,致使珊瑚窒息死亡;少量的沉積物會減低水中的光度,影響珊瑚的正常生理活動,連帶影響珊瑚的成長速率,妨礙珊瑚幼蟲的附著和發育,或者改變珊瑚的生長形態。一般而言,較大的珊瑚蟲經由分泌的黏液吸附沉積物質,能清除少量的沉積物,再靠著海流或觸手的擺動,把它排出群體表面。

        由上面的敘述看來,珊瑚是對環境品質要求很嚴格的生物,牠們對環境的改變也非常敏感;而且,只有在合適的環境中,才有蓬勃欣茂的珊瑚生長,也才有生機盎然的珊瑚礁生態系存在;因此,珊瑚礁生態系的存在,是一個很好的環境指標,它可以做為環境品質的指示燈。

珊瑚的類別:石珊瑚、軟珊瑚、柳珊瑚

        我們通常把珊瑚分為:石珊瑚、軟珊瑚和柳珊瑚,這種分類方式,大致反映了牠們的形態特徵。石珊瑚就是堅硬如石的種類,軟珊瑚就是形態柔軟的珊瑚,而形態似樹的就是柳珊瑚了。在分類學上,軟珊瑚和柳珊瑚都屬於八放珊瑚;另外,還有一類水螅珊瑚,牠們的種類雖少,卻也是珊瑚礁上的重要生物之一。珊瑚的外表形態變化很大,在同一類中還有非常複雜的變異,這些形態上的特徵和變異,用來區別珊瑚的種類是最適合的了。

        石珊瑚具有堅硬的碳酸鈣骨骼,牠們是最主要的珊瑚礁建造者,也可以說是珊瑚礁生態系的主角。在動物分類學上,石珊瑚屬於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菟葵亞綱的石珊瑚目,全世界已知的石珊瑚大約有七百種,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內的紀錄大約有二百五十種,這些石珊瑚又分別歸類為十餘個科。


以下介紹幾種石珊瑚,讓大家更了解石珊瑚的表態特徵:

        軸孔珊瑚科(Family Acroporidae)是石珊瑚家族中的最大宗,現生的種類最多,也是最主要的造礁珊瑚。是珊瑚礁上長得最快的珊瑚,在珊瑚礁上占盡了各種優勢。

        表孔珊瑚(Montipora)是軸孔珊瑚科的另一大宗,牠們擁有多變的型態,有的長成薄薄的葉片,層層相疊,或形成螺旋形互相纏繞,宛如萵苣一般;有的種類則平舖在岩石上生長,像是青苔,還有一些種類則長成柱形,或形成細小的分枝,各種形態,不一而足。表孔珊瑚的珊瑚蟲非常細小,通常都在一公釐以內,必須仰賴放大鏡才能看清楚些,這些珊瑚蟲分布在葉片的表面,稀稀疏疏,很難辨認。

        鹿角珊瑚科(Pocilloporidae)包括鹿角珊瑚(Pocillopora)、柱珊瑚(Stylophora)和列孔珊瑚(Seriatopora)等三個屬的種類,通常生長在淺海的礁石上,牠們的群體由一系列的兩叉分枝構成。

        蓮珊瑚科(Agariciidae)包括雀屏珊瑚(Pavona)、柔紋珊瑚(Leptoseris)、腔紋珊瑚(Coeloseris)和波紋珊瑚(Pachyseris)等,通常長成葉片形、盤形、球形或柱形。

        蕈珊瑚科(Fungiidae)大多游離生長,不固定在岩石上,通常分布在珊瑚礁上的凹洞或沙地表面。牠們可以鼓脹起自己的身體,然後藉著水流的幫助而移動身體,一次還可以移動數公分,因此又被稱為「會走的珊瑚」。

        微孔珊瑚科(Poritidae)包含微孔珊瑚(Porites)、管孔珊瑚(Goniopora)、和汽孔珊瑚(Alveopora)等三個屬。微孔珊瑚通常長成球形或圓柱形,是海底最大的珊瑚群體;另外,還有一些微孔珊瑚則長成分枝形或板葉形,牠們的共同特徵是具有小型多孔的珊瑚石骨骼。

        菊珊瑚科(Faviidae)的形態變異很大,而以球形、半球形、板葉形或柱形為主要的造型。群體表面的紋路由珊瑚石構成的,珊瑚石的外形則有圓柱形、圓盤形、多角形、腦紋形或不規則的形狀。

        葵珊瑚科(Caryophylliidae)的種類比較少,本科的種類都具有大而數目多的觸手,是捕捉食物的最佳利器。

        苔珊瑚科(Mussidae)的骨骼表面具有許多尖尖的棘刺,即使表面包著一層活體組織,觸摸起來仍有刺刺的感覺,骨骼表面的尖刺,就是很明顯的鑑別特徵了。

        樹珊瑚科(Dendrophylliidae)包含許多形態獨特,顏色鮮艷的種類,牠們多數並不屬於造礁珊瑚,有些分布在洞穴周圍或陰暗的角落,有些則單獨零星地散布在比較深的海底;牠們鮮豔的顏色或獨特的造型,經常成為海底攝影者競相捕捉鏡頭的對象。


八放珊瑚的明顯特徵,就是每個珊瑚蟲都擁有八隻羽毛狀的觸手,因此只要仔細觀察,往往一眼就可認出牠們來。大多數的成員並不屬於造礁珊瑚,對於建造珊瑚礁的貢獻很小;只有藍珊瑚和笙珊瑚會堆積鈣質的骨骼,而被歸類為造礁珊瑚。

        藍珊瑚(Heliopora coerulea)通常聚集生長在淺水域,形成大型的群體,牠們的模樣並不顯眼,在塊狀的基座上面,矗立著一些手指形或隔板狀的分枝,群體表面則覆蓋著墨綠或暗褐色的組織;牠們的名稱來自獨特的藍色骨骼,如果只看外表,沒看到牠們的骨骼。

        笙珊瑚(Tubipora musica)是一種很早就為人熟知的珊瑚,形狀有點像國樂器的笙,所以被稱為笙珊瑚,主要分布在淺水域裡。

        軟珊瑚目(Order Alcyonacea)是一個大家族,包含的種類多到目前沒有人知道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種軟珊瑚,軟珊瑚的體內含有毒素,吃了可能就會命喪黃泉。儘管如此,軟珊瑚仍是美麗的動物,牠們有柔軟而楚楚動人的外形、光鮮亮麗的顏色。

        穗珊瑚科的種類通常長成直立的樹形或球形,珊瑚蟲聚集成簇,如稻穗般分布在群體的頂端,而由白色的柱部支撐著。具有驚人的伸縮能力,當柱部頂端的珊瑚蟲充分伸張時,宛如盛開的花朵,美不勝收;當收縮起來時,高度縮小不及原來的五分之一,像一顆花椰菜般,靜靜地瑟縮在幽暗的角落。

        柳珊瑚是另一類八放珊瑚,牠們的形態最像樹木,常被稱為海樹或海柳,牠們的數量不多,然而牠們的模樣奇特,形態優雅,非常引人注目。

        海筆(Pennatulacea)也被歸類為八放珊瑚,牠們的形態奇特,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羽筆,牠的身體可分為羽軸和是柄二部分。羽軸的兩側具有許多成簇珊瑚蟲構成的羽片,足柄則是用來支撐的構造,使牠們能夠挺立在沙泥地上。海筆的顏色鮮豔亮麗,鮮紅的羽片搭配潔白的羽柄,對比鮮明,格外引人注意。

        黑角珊瑚(Antipatharia)是一類數量稀少的珊瑚,通常生長在比較深的海底,緊密固著在岩石上,群體的形態大致有樹形和鞭形兩種。牠們具有黑色的骨骼,而珊瑚蟲則是白色或透明的,分布在骨骼表面,樹形的角珊瑚形態像松樹,因此又被稱為海松;長成鞭狀的鞭角珊瑚(Cirripathes)長度可達五公尺以上,常在頂端形成螺旋,這種構造就像彈簧般,使牠們在強勁的海流中,保持相當的彈性,以抗拒海流的沖擊。

被稱為水螅珊瑚的一些種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千孔珊瑚(Millepora)了。

        千孔珊瑚又被稱為火珊瑚或刺珊瑚,這些別名的由來,是由於牠們含有毒性強烈的刺絲胞,當人不小心被刺螫到時,會有火燒般的疼痛感覺,還會引起皮膚紅腫和起水皰等症狀。千孔珊瑚長得其貌不揚,珊瑚體由一些直立的板葉或分枝構成,這些板葉和分枝的表面都很平滑,肉眼幾乎看不出壬何水螅蟲的痕跡,牠們的水螅蟲很小,而且是近似透明的,像一層纖細的毛髮,任誰也想不到牠們還會造成人體的傷害。千孔珊瑚是很重要的造礁珊瑚。

珊瑚的形態--遺傳或環境

        珊瑚的構造單元就是珊瑚蟲;珊瑚蟲的形態很簡單,變異也比較小,但是當許多珊瑚蟲湊在一起,所表現出來的群體形態就複雜多了,這些形態變異,包含了遺傳基因和環境因子在珊瑚蟲個體和群體兩個層次上的交互作用。

        同種珊瑚往往有很大的形態變異;這些變異,長久以來,被歸類為不同種的珊瑚,現代的珊瑚分類學家,大多認為這些是互相關聯的變異,而把牠們歸為同一種;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其他石珊瑚種類,造成珊瑚種類鑑別的困擾。

        對生物種的定義,應用在珊瑚上面,受到很大的挑戰。環境對珊瑚形態的塑造,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有些珊瑚種類沒有固定的形態,落腳在不同的環境中,就長出不同的模樣來,而生長在相同環境中,即使是不同種類,也可能會長出類似的形態。另外一些珊瑚,則有相當固定的形態,不論生長在那一種環境,都長出類似的形態。由於分枝來自同一珊瑚群體,牠們的遺傳基因應該是相同的,而新群體的形態變異,就代表著環境因子的作用了。不同種類之間,遺傳和環境的影響都有,但是孰輕孰重,則沒有一致的結論,也許是依種類而定吧!

台灣海域珊瑚礁的分布概況

        台灣地處北半球亞熱帶區,由於四面環海,因此擁有許多美麗的海岸景觀,除了東部海岸壯闊的岩岸、西海岸平緩的沙岸外,也擁有美麗、珍貴的珊瑚礁海岸。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的珊瑚礁分布,大多在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群島這些離島,本島的恆春半島、東北角、東部海岸的三仙台等地亦有豐富的珊瑚生態。為何珊瑚大多分布在這些區域,因為離島的海域沒有受到河川出口的河水沖刷,含沙量不高,才適合珊瑚礁的形成。


  在熱帶地區,陸地雨林裡有著豔麗的植物,數不清的奇特生物棲息其中;但到了海底,卻更令人驚嘆──繽紛多變的珊瑚爭奇鬥豔,七彩炫目的熱帶魚來往穿梭,儘管海面上波浪翻騰,水中卻是一片平靜澄澈──相信所有曾經親身體驗過的人都會同意,這真是一座富麗堂皇的「水晶宮」,有人也把珊瑚礁稱為「海洋熱帶雨林」。

  這樣的美景,在世界各地的熱帶海域原是隨處可見,但在這一二十年來,漂亮的珊瑚礁卻隨著全球變遷不停地從地球上消失。氣候的改變固然是一個因素,但更嚴重的其實是人類活動所帶來的結果:不當的開發、任意的污染破壞、永不滿足的掠取……這些行為不只為珊瑚礁帶來浩劫,也讓整個海洋生態飽受威脅。

  珊瑚礁迫切的需要保育,並不只因為它的美麗,還在於它對人類與地球環境的重要性:珊瑚礁生態系的生物多樣性非常高,各種生物間共生關係複雜,其中許多機制我們都尚未了解,不論學術或經濟上都有極珍貴的價值;珊瑚礁在地球能量循環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營養鹽貧乏的熱帶海洋,珊瑚礁靠著與體內共生藻間的能量關係,提供了極高的生產力,才能支持一個龐大複雜的生態系;此外,珊瑚礁也是碳循環的一個關鍵,其鈣質骨骼生長的年輪忠實記錄各種古氣候資料,是研究地球氣候變遷的重要線索。如果珊瑚礁完全消失了,我們失去的,並不只是一種生物,而是整個地球的平衡,甚至是人類自身的未來……。

  事實上,每個人都能對保育珊瑚礁貢獻一份心力,最根本的是建立起尊重與珍惜自然生命的態度,唯有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共識,才能真正遏止所有破壞環境生態的行為。首先,就讓我們先從第一步──「認識珊瑚礁」開始吧。

什麼是珊瑚礁?

珊瑚礁是造礁珊瑚群體骨骼再加上期間各種生物遺骸及海水沉積物所共同匯聚填充成的礁體。因為造礁珊瑚的快速生長需有藻類共生,而藻類的光合作用又與光線和溫度有關,所以珊瑚礁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的溫暖淺海中。

  組成珊瑚礁的碳酸鈣,除了以石珊瑚為主的造礁珊瑚骨骼外,許多會產生石灰質的生物(如珊瑚藻、貝類)甚至魚鱗、魚骨等都會有促進的作用。珊瑚骨架提供其他生物棲息場所,而生物死後鈣化的殘骸則填塞在空隙中形成新的基質,讓藻類及珊瑚再附著生長擴展,如此循環而使珊瑚礁增大。
珊瑚礁的分布

  全球珊瑚礁的分布,深受地殼變化及海水物理環境因素所限制,從珊瑚的種類、數目及過去的地表變動記錄來看,印度洋區可說是今日珊瑚的發源地。五億年前,全世界暖水區域並無陸地的阻隔,所以未出現如今日的生物地理分布現象,直到二千五百萬年前,歐亞大陸與非洲陸地相隔離,形成珊瑚區(coral fauna),使印度─馬來半島區成為主要珊瑚分布地區,而大西洋與印度洋的溝通受到陸塊的阻斷,喪失了許多珊瑚種類,使巴拿馬地峽兩岸的珊瑚區各自獨力發展至今。

  雖然經過長時間的演化,今日全世界珊瑚礁的分布主要還是導因於冰河時期海平面升降變遷的結果,由現今的海平面高度推測,現生的珊瑚種類應起始於五千年前的冰河期。除了大陸漂移及海平面升降,珊瑚的分布還受到洋流的影響,西太平洋位於熱帶性洋流的中心,因此珊瑚種類多樣性 (diversity)非常高,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黑潮,暖水流將熱帶珊瑚攜至琉球群島一帶,使日本南部的珊瑚相與澳洲十分相似。

  造礁珊瑚的地理分布很廣,一般以年平均水溫20℃以上為主,年均溫越高,珊瑚數量越多。全世界造礁珊瑚分布最多,有「珊瑚海」之稱的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經印度洋到印尼及澳洲西岸,造礁珊瑚的種類在五十屬左右;往東進入菲律賓以南、新幾內亞到澳洲東北部,造礁珊瑚種類達七十多屬;再往東至南太平洋島嶼區,多樣性逐漸降低,到美洲西海岸就只有幾個屬了。

  至於台灣地處北半球亞熱帶,四面環海,自然擁有豐富的珊瑚礁景觀資源,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的珊瑚礁大多分布在綠島、蘭嶼、小琉球、澎湖群島,以及本島的恆春半島、東北角、東部海岸的三仙台等地,西海岸因為有較多的河川出海口,帶來過多的沉積物,因此較不適合珊瑚生存。台灣的珊瑚礁分布情形可以參考下圖。

分布圖.jpg (11.99 KB)
08-6-29 01:28


珊瑚白化

        大規模的珊瑚白化現象是1987年9月中旬於波多黎各西南海岸第一次被水肺潛水人員發現的。他們發現在原本色彩繽紛的珊瑚礁上,冒出混濁的棕黃色液體,在珊瑚礁表面向上延伸達6吋高。當時他們並不知道這些是什麼,直到海洋生物學家證實,這些混濁物乃是數十億隻從珊瑚組織中釋出的死亡共生藻。

  數天後,當地的漁民發現一些在珊瑚礁頂端的珊瑚蟲由原本的顏色變成駭人的骨白色。因為失去了色彩鮮亮的共生藻,珊瑚本身的鈣質骨骼便可透過無色的組織直接被看見。漁民並未十分在意,他們早先就已在一些淺水區見過這種因為沉積物、鹽度改變或極低潮所造成的現象,並稱之為bleaching﹙白化﹚。但海洋生物學家很快就體認到波多黎各的珊瑚白化並非是單純的地區性現象,而是全球性的。Caribbean Aquatic Animal Health Project 研究白化的珊瑚,發現珊瑚蟲的確將共生藻由體內排出,失去共生藻的珊瑚蟲依然能靠自身捕食浮游生物所得到的能量存活,但會變得非常虛弱,無法承受其他的環境壓力,不能進行繁殖及製造鈣質骨骼,也容易感染疾病,造成珊瑚減少甚至滅絕。

  珊瑚在正常的代謝調整過程中會釋放出體內0.1%的共生藻(Brown and Ogden, 1993),但環境的改變會增加共生藻被排放的數量。造成珊瑚白化的環境壓力或變遷包括:疾病、過量的陰影、過量的紫外線、沉積物、污染、鹽度變化與溫度增加。

  珊瑚的耐溫性很窄,依地區由攝氏25度~29度不等。快速的溫度變化並不是造成白化的主因;真正的原因是持續過久處於異常溫度。實驗顯示珊瑚固定會在攝氏32度的水中產生白化。實驗也證實過多的紫外線同樣會引發白化,至於要多少紫外線則視珊瑚組織中含有多少mycosporine-like amino acids而定。

  珊瑚白化與引發白化的確實機制至今尚未得知,但有幾個假說試圖解答這個問題。實驗發現共生藻是先被釋放到珊瑚的消化腔,再從口部排出(Brown and Ogden, 1993),可是還沒有在自然環境中被觀察過。另一個假設認為,珊瑚在受到環境壓力之後,提供給共生藻的養分減少,造成藻類離開珊瑚。藻類在不適的環境中可能會產生有毒的氧化物,對珊瑚蟲體造成影響。


全球暖化與珊瑚白化

        從本世紀後半開始,全球暖化理論就是最受爭議的環境與政治議題,就在全球暖化論獲得廣大支持的同時,海洋生物學家也在1987年宣布發現全世界許多地區的珊瑚礁,在夏季的後幾個月會突然地發生珊瑚白化現象,許多科學與非科學界的組織很快就得到了結論,認為這兩項事件是緊密相關的。

  溫室效應造成的全球大氣增溫問題已經成為一段時間以來的關注焦點,此理論認為,由於人類活動使得大氣中某些氣體的含量增加,會導致地球留住更多來自太陽的能量,使得全球平均溫度上昇。造成暖化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從19世紀以來,它在大氣中的含量就因為人類燃燒石化而迅速增多。在討論全球暖化時,560ppmv的二氧化碳濃度被視為是一個臨界值,這是工業時期之前二氧化碳濃度的兩倍,超過這一點可能會發生嚴重的氣候變遷。要是我們不考慮其他的溫室氣體,這樣的二氧化碳含量估計會使全球平均溫度在2075年時上昇攝氏2~5度。要是加入其它溫室氣體,如甲烷(CH4)、氧化亞氮(N2O)、臭氧 (O3)以及氟氯碳化物 CFCs,形成暖化效應的能力將會是二氧化碳的兩倍,也就是估計在2028年,二氧化碳濃度會達到420ppmv,全球平均將增加攝氏3度。但是,由於其他的回匱機制,如雲量增加使地球保留更多熱能,也許會使暖化的速度加快。有些說法則認為雲量增加會提高地球的反照率,反射更多太陽光,淨效應反而會降低地球大氣的溫度。

  研究學者指出,溫室效應對高緯地區有較大的影響,其溫度上昇會是全球平均的2~3倍。暖化攝氏3度將可能造成格陵蘭與南極冰層的融解崩落。原本凍結在冰層中的大量淡水將被釋入海洋循環內,除了造成海平面上昇,還會使海水的鹽度降低。極區寒冷海水的改變會嚴重影響整個海洋,因為溫度較低、密度較大的海水可以透過深海洋流循環移動非常遠的距離。溫鹽躍層循環驅動著深海洋流。在極區,溫暖鹽度高的海水因冷卻使密度迅速增加而下沉,推動前方的海水並不斷有後方的溫暖海水補充。一旦到達底部,海水便沿等密度線流動,伸展為一道薄而集中的洋流。溫鹽躍層的循環有助於海洋中的養分傳輸,因為深海冷水通常富含營養鹽,可提供遠離表層光亮帶的生物利用。

  全球大氣增溫造成的另一個現象是海表面平均溫度升高。只要熱帶表層水溫改變幾度,就會對珊瑚礁造成明顯的影響。溫度的改變也會影響珊瑚礁周圍局部地區的天氣系統,如聖嬰現象(ENSO)可能使強烈暴風增多。暴風除了帶來波浪,直接對珊瑚造成機械性傷害外,還會讓沉積物覆蓋在珊瑚上,干擾珊瑚的生長。在 1982~83年的聖嬰現象中期間,全世界有很大範圍的珊瑚礁因海水溫度升高而受到嚴重傷害,產生白化情形。科學研究已經認為珊瑚白化與聖嬰現象期間,大氣環流改變造成局部地區溫度異常升高有關連性。(1997年的聖嬰現象對珊瑚造成的影響效應目前尚未發表。)

墾丁核三廠出水口珊瑚白化事件

        民國七十六年時發現,墾丁核三廠出水口西側至雷打石附近沿岸的珊瑚,在夏季七、八月高溫炎熱,西南季風盛行或大雨之後會發生白化,每年白化的面積會改變,在五公尺以內的珊瑚,幾乎不分種類及大小,皆有白化現象,但在六公尺以下,則只有較敏感的種類,如尖枝列孔珊瑚有白化現象,十公尺以深之水域,珊瑚都沒有白化;在十月以後冬、春季珊瑚又會恢復生機。白化區的表層水溫,因受電廠溫排水影響,明顯形成溫表水層,厚度約5公尺,溫度高出底層水3~5℃,但離出水口一千公尺以外時,溫差甚小。大退潮之後,白化情形較易發生。西南季風將溫排水吹向出水口西邊之沿岸海邊,造成沿岸形成帶狀高溫水域。出水口西側小海灣因為內凹,所以溫排水容易流入滯留。出水口東邊的珊瑚則較少發生白化現象。

  溫排水雖然是核三廠排水口西邊一千五百公尺以內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但僅限於夏季發生,珊瑚白化的情況,通常還需合併下列一或數項條件發生:
 1.西南季風盛行
 2.炎熱持續的天候(熱浪)
 3.大退潮
 4.大雨造成沿岸水質惡化(包括鹽度降低及混濁度增加)
  至於墾丁地區其他地點的珊瑚白化則另有原因,如淤泥沉積、優養化造成藻類入侵等。

如何保育珊瑚礁--個人所能進行的工作

        當我們在談論珊瑚礁的保育工作時,往往只寄望於政府製定政策,或是依賴保育團體與科學家的努力,似乎事不關己。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珊瑚礁保育貢獻心力,只要人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關心,建立保育與尊重生命的觀念,珊瑚礁所受到的威脅才能降到最低,否則珊瑚礁大規模死亡、海洋生態系受到破壞的事件只會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以下整理出幾項個人對珊瑚礁所能進行的保育工作:

如果你到珊瑚礁區進行觀光:
    不要購買珊瑚紀念品
 支持海洋保育地區,如海洋公園、國家公園
 捐出時間或一些金錢幫助珊瑚礁的保育工作
 告訴飯店、船舶與旅行團經營者妥善處理所有廢棄物
 不要訂購濱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如海龜、魚翅及其他魚類
 避免到強調「活魚」的餐廳用餐,因為他們可能使用毒魚的方式捕捉魚類

如果你到珊瑚礁區附近進行潛水或浮潛:
    不要觸摸、踩踏或收集珊瑚
 控制蛙鞋、氧氣筒以及其他裝備,避免撞擊到珊瑚礁
 遵守當地各種對海洋生物捕捉、餵食及觸碰的相關規定
 在靠近珊瑚礁區前,先在淺水處或泳池中做好充分練習
 跟隨專業潛水員的帶領指示
 發現珊瑚礁受到破壞,立刻向保育及科學團體報告

如果你在珊瑚礁附近駕駛船舶:
    事先調查珊瑚礁的位置,避免觸碰到礁石及其它脆弱生態系
 不要在珊瑚礁附近下錨
 經常維修零件,避免油污外洩
 不要將廢水排入海中
 不要扔擲垃圾﹙特別是塑膠製品﹚到水中

如果你有熱帶水族箱:
    不要購買用毒魚方式捕捉的魚類
 不要為水族箱購買珊瑚碎片或活生生的珊瑚礁岩,除非你能證明這些珊瑚礁是人工養殖供飼養,而非由野生取得
 告訴附近的水族館或寵物店,只進口不會對珊瑚礁造成破壞的商品。

如果你是消費者:
    拒絕購買用珊瑚或其他保育類海洋生物做成的產品
 盡量了解所選購海產的來源
 不要選擇熱帶木材製造的傢俱,它們可能是由濫伐熱帶雨林而取得的

====
心得:
珊瑚不知道為什麼會讓我想起藍綠藻,是動物呢?還是植物?

看來珊瑚的多寡,取決環境,雖然台灣海域溫度似乎沒問題

但是,有問題的卻是海洋的品質

珊瑚是乾淨的象徵,只要他越減越少,也就表示海洋的品質越來越差了
====
轉載: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 ... A&variant=zh-tw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412230393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0205666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頭腦!頭腦欸(大指

(被小幻打

豆奶總算努力把他看完了...Orz

因為實在太無聊了(又被打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joymike2003: 頭腦!頭腦欸(大指      (被小幻打      豆奶總算努力把他看完了...Orz      因為實在太無聊了(又被打
你不是一個人(拍肩

(?

我當初抓這張圖時

也是這麼想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幻想始作者: 你不是一個人(拍肩      (?      我當初抓這張圖時      也是這麼想的
嘛~今天知道成績之後跟家母討論完志願

然後就開始大完特完了(?

所以現在又不知道要做什麼了

繼續看X"D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joymike2003: 嘛~今天知道成績之後跟家母討論完志願      然後就開始大完特完了(?      所以現在又不知道要做什麼了      繼續看X"D
給我去參加生物版活動!(炸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幻想始作者: 給我去參加生物版活動!(炸


剛剛還在無聊的時候有趣看

沒有一個是知道的=3=

窩蟲嘛...豆奶知道他是唔性生殖而已XDD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joymike2003: 摁      剛剛還在無聊的時候有趣看      沒有一個是知道的=3=      窩蟲嘛...豆奶知道他是唔性生殖而已XDD
不會把提示拿去餵辜狗呀=A=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幻想始作者: 不會把提示拿去餵辜狗呀=A=
太麻煩了

豆奶不要(被打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joymike2003: 太麻煩了      豆奶不要(被打
(狂踹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幻想始作者: (狂踹
1000 Hit(?)Dmage 100000000

(飛走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3-29 10:37 , Processed in 0.062901 second(s), 16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