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蝙蝠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翼手目 Chiroptera


介紹:

蝙蝠是對翼手目動物的總稱,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現生種共有19科185屬962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佈遍於全世界。翼手目的動物在四肢和尾之間覆蓋著薄而堅韌的皮質膜可以像鳥一樣鼓翼飛行,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為了適應飛行生活,翼手目動物進化出了一些其他類群所不具備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特化伸長的指骨和連結期間的皮質翼膜,前肢拇指和後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發達的胸骨進化出了類似鳥類的龍骨突,以利胸肌著生,發達的聽力等。

翼手目可以分為兩個亞目:大蝙蝠亞目和小蝙蝠亞目前者體形較大,多以水果為食,如著名的狐蝙,翼展可達90厘米之巨;後者體形遠較前者為小,多以昆蟲為食。

大蝙蝠亞目的種類眼大,主要以花、果實為食物;小蝙蝠亞目體型和眼較大蝙蝠亞目小,以昆蟲、血、小動物、果實、花為食。

蝙蝠科是小蝙蝠亞目下的一科,約有300多種。

分類上蝙蝠屬於翼手目,下面有數個科,其中大蝙蝠科的蝙蝠吃素,又稱果蝠;其他各科的蝙蝠多數吃葷(有少數種類吸花蜜的)吃葷的蝙蝠中有多數吃昆蟲,有少數捕魚吃,當然也有吸血的,但吸血蝙蝠都產在中南美洲。

台灣本島只有吃蟲的, 有二十多種,唯一的素食果蝠台灣狐蝠則產於綠島,,不過聽說已經很久沒有人看過了。


夜明砂
常用藥材選集﹝夜明砂﹞
夜明砂
【別名】 蝙蝠糞、天鼠屎、伏翼屎。
【基源】 脊椎動物哺乳綱、翼手目、蝙蝠科動物蝙蝠之糞便。
【性味】 辛寒無毒。
【歸經】  入肝經。
【功效】 散血明目,瀉熱消積。
【主治】 夜盲症,目內障,各種眼病,血氣腹痛,小兒疳積,瘧疾。
【用量】  0.5~1.5。
【禁忌】 脾胃虛弱者忌用。


目前發現有下列幾科:

狐蝠科 (Pteropodidae)
鼠尾蝠科 (Rhinopomatidae)
凹臉蝠科 (Craseonycteridae)
鞘尾蝠科 (Emballonuridae)
夜凹臉蝠科 (Nycteridae)
假吸血蝠科 (Megadermatidae)
菊頭蝠科 (Rhinolophidae)
兔唇蝠科 (Noctilionidae)
髯蝠科 (Mormoopidae)
葉口蝠科 (Phyllostomidae)
長腿蝠科 (Natalidae)
煙蝠科 (Furipteridae)
盤翼蝠科 (Thypopteridae)
吸足蝠科 (Myzopodidae)
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
短尾蝠科 (Mystacinidae)
犬吻蝠科 (Molossidae)


特徵與習性:

夜間活動,通常為群體活動,可達百萬隻,有些溫帶地區的種類在冬季前會有遷徒行為,主要棲息於洞穴、樹洞、森林中,一年繁殖一次,妊娠約2-6個月,一次生產一胎。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就是當雌雄蝙蝠交配之後,並不馬上受精。雌蝙蝠把精子先 儲存在子宮裡面,到了春天,大夥從冬眠中醒來之後,雌蝙蝠這才排卵、受精。小蝙蝠三個星期開始長毛,不到十二週就可以飛了。


(一)蝙蝠的型態

蝙蝠具有基本哺乳動物的特徵,全身被毛、具乳腺,母蝠會以乳汁哺育幼蝠。但蝙蝠與其他哺乳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前肢特化成包有皮膜的翼,向兩側伸展;指骨延長以撐開翼膜,第一指(在果蝠是連同第二指)特化成鉤狀,以便攀爬或理毛,其餘指均不具鉤爪。後肢五趾均具有鉤爪,主要功能為懸掛,因此略為退化並且向後旋轉,膝蓋朝後。

骨骼非常輕薄有利於減輕體重,胸肌發達有利於振動雙翼。除了身體四肢的特化外,許多蝙蝠最明顯的特徵要算是奇怪且多變化的鼻葉及外耳殼了。這些複雜多樣的構造,往往給人怪異醜陋的印象,但是了解這些特化和蝙蝠調整所發出的超音波密切相關時,則會令人讚歎自然界的奧秘與神奇。蝙蝠的尾巴有長有短,有的全為股間膜包住;有些則延伸到膜外,可以在蝙蝠捕捉昆蟲時,當做捕蟲的網袋之用。

蝙蝠體型的變異很大,體重從2公克到超過1000公克,翼展從3公分到近2公尺都有。台灣地區的蝙蝠體重最輕者為寬吻鼠耳蝠(約3.5公克),最重者為台灣狐蝠(約500公克),其餘種類的體重約在5公克到60公克之間。此外,蝙蝠的毛色亦有許多變化,例如果蝠的頸肩部往往有一圈乳白到金黃色的毛,有別於身體其餘部分的深褐毛色;有些蝙蝠則有斑點或條紋,可以做為辨認種類的依據。台灣地區蝙蝠種類的毛色以金黃鼠耳蝠全身金黃色最為亮麗,其餘種類的毛色大致介於黑褐色到灰褐色之間,但許多種類的個體毛色都會隨性別、年齡等因素而改變。

飛翼上有許多的小血管密佈,由於 飛行時要用大量的能量,體溫會急速上升,飛翼上的小血管與空氣接觸面很廣則具有散熱作用。因此,蝙蝠 飛行時能保有一定的體溫。

飛翼骨架則由手臂骨和手指中的第二到第五的骨頭支撐。而第一指則像根爪子一樣,可以作爬行、梳理毛皮 等工作。有些種類的蝙蝠則利用它來打鬥及抓握食物。

蝙蝠膝的關節不像人類那樣向著前方,而是向著後上方,因此無法站立。飛行時,腳和尾巴可自由活動以使身體平衡。蝙蝠飛行用的肌肉相當於人類揮動手臂所用的肌肉,只不過按身體比例大小來說,蝙蝠的肌肉要比人的強健有力多了。有些蝙蝠的飛行速度甚至可達每小時50公里以上。

蝙蝠牠有很多「唯一」和「第一」的頭銜。蝙蝠是唯一具備強而有力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前肢的指骨特化延長,指間以皮膜連結,構成飛行的雙翼。蝙蝠能夠在空中長時間或長距離飛行,其他哺乳動物如飛鼠或鼯猴頂多僅能滑翔,無法拍翅飛行,更不能任意變換方向。

蝙蝠飛行時的心跳速率每分鐘可高達1100下,而冬眠時又低至每分鐘4下,哺乳動物之中很少有物種心跳速率變化範圍如此之大。


(二)蝙蝠的食性

蝙蝠的食性十分多樣,大翼手亞目的果蝠以吃果實為主,但亦會吃花粉、花蜜。小翼手亞目的蝙蝠約70%的種類以吃昆蟲為主,其他則有吃花粉、花蜜,吃魚、青蛙,甚至有吃其他蝙蝠以及吸血為食等食性特化的種類。

為了便於取食不同的食物,蝙蝠亦發展出各種特化的構造,例如吃花蜜的蝙蝠鼻吻部與舌頭都較長,以便舔食花蜜;吃魚或其他小型脊椎動物的蝙蝠,腳特別有力,爪特別銳利,以便捕捉獵物;而吸血蝙蝠的犬齒特別大,薄而銳利,便於割裂皮膚,其臼齒則退化減少。此外吸血蝙蝠的唾液含抗凝血物質,使其能順利吸血。

在覓食的同時,蝙蝠也發揮重要的生態功能。果蝠由於常在植物間來回覓食,所以成為許多植物傳播花粉及種子重要的媒介。例如號稱果中之王的榴槤,就是靠果蝠傳花授粉才能結實。許多熱帶地區的植物必須仰賴果蝠傳播花粉與種子,否則就無法繁衍。因此果蝠的生態功能,對人類經濟活動有重大貢獻。

至於食蟲性的蝙蝠,單獨一隻一個晚上的覓食就可能吃掉數百隻,甚至上千隻的昆蟲,其中不乏許多可能危害農作物的經濟害蟲,對控制害蟲的數量極為重要,因此食蟲蝙蝠也對生態與人類的經濟活動同樣具有重大影響。台灣地區的蝙蝠僅台灣狐蝠及分布於金門的印度犬果蝠為食果性,其餘均屬食蟲性蝙蝠。台灣狐蝠的食物以桑科榕屬的果實為主;食蟲性蝙蝠所食用的昆蟲種類相當廣泛,包括鞘翅目(甲蟲)、鱗翅目(蛾類)、雙翅目(蚊類)等昆蟲;但不同種類的蝙蝠所取食的昆蟲相仍有差異。

例如台灣葉鼻蝠以鞘翅目大型昆蟲為主食,台灣小蹄鼻蝠的食物則以鱗翅目的昆蟲為主。近期的研究中發現台灣彩蝠是台灣地區主要以蜘蛛做為食物的蝙蝠。


蝙蝠與雷達:

翼手目動物多在夜晚活動,他們主要依靠發出超聲波回聲定位,這種定位機制是人們發明雷達的基礎。
這些蝙蝠 多半以昆蟲或小動物為生。牠們眼睛很小,耳朵卻很大。由於在夜間活動,根本用不上眼睛, 不過,牠們卻能發出超音波,利用回聲判別外在的世界,回聲的接收就得靠那雙大耳朵了。 蝙蝠在日落時大夥兒開始離開巢穴,一直到日出前才回家。

他們在黑暗中飛行大多靠聲納系統-利用喉嚨發出一種人耳聽不到 的超音波(約200高頻),通過口和鼻向外發射。當碰到東西後產生回音,便能由回音判斷物體的距離和大小(蝙蝠能在一秒中內捕捉和分辨 250組的回音。註:音波往返一次算一組)。(狐蝠靠視覺與嗅覺來捕捉獵物)。 另外,蝙蝠回聲定位系統的抗干擾能力也特別強。即使人為的干擾蝙蝠,那怕干擾噪音比牠發出的超音波強100倍,牠仍能有效的工作。


文化中的蝙蝠:

在古代波斯和中國,蝙蝠卻象徵著長壽和幸福。由於蝙蝠的「蝠」字與福氣的「福」字諧音,因此在中華文化中,蝙蝠是幸福、福氣的象徵,蝙蝠的造型也經常出現在很多中華傳統圖案中,如「五福捧壽」就是五個藝術化的蝙蝠造型圍繞著一個壽字圖案,我們也常常可以在一些老的建築物、傢俱和 瓷器上面看到蝙蝠的圖案,蝙蝠的圖案就代表福祿壽喜中的「福」。鄉下人家見到屋簷下聚集的蝙蝠,也因為大家相信蝙蝠會帶來「福氣」,從不會去打擾牠們。

在西方文化中蝙蝠是邪惡的象徵,由於他們面容醜陋晝伏夜出,因此有人認為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進而有人認為蝙蝠都是以吸血為生的邪惡動物,但實際上蝙蝠大多以昆蟲、水果為食,僅有極個別的物種靠吸血為生。


世界蝙蝠的種類:

蝙蝠類迄今已演化出將近有1,000種,幾乎廣布於地球上各個角落,而且群體聚集的數量相當龐大,往往成千上萬,最多可達到2,000萬隻之多(聚集於美國德州布雷肯洞窟Bracken cave的巴西游離尾蝠Tadarida brasiliensis群集)。

蝙蝠在動物的分類上屬於翼手目,就體型而言則可分為大蝙蝠和小蝙蝠兩類。其實,並非所有的蝙蝠種類都會發超音波。大蝙蝠就是所謂的果蝠或狐蝠,大約有170餘種,牠們的體型通常較大,靠著視覺和嗅覺尋找果實和花粉為食,並不發超音波,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和澳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小蝙蝠的體型相對較小,但種類很多,有760餘種,食性也很多樣,除了果實和花粉外,尚包括最主要的昆蟲類,以及其它無脊椎動物、小型脊椎動物(如兩棲類、魚類等)、溫血動物的血液等;牠們以超音波偵測環境與捕捉獵物,廣泛分布於全世界。


(一)台灣的蝙蝠

台灣位在熱帶與亞熱帶氣候的交會處,境內高山林立,多變的氣候和豐沛的雨量孕育出多樣化的自然環境,提供了各類野生動物棲息與繁衍的空間。就目前所知,有80種以上的陸生哺乳類野生動物生活在這美麗的島嶼上。在這些野生的哺乳動物中,蝙蝠是種數最多的一類。

然而,牠們卻是最常被我們所忽略、甚至誤解的野生動物。蝙蝠台語叫作「夜婆」或是「秘婆」,顧名思義,民間普遍認知牠們是一種神秘的夜行性動物。然而,由於過去對蝙蝠的生態習性了解有限,導致人們常會害怕或是討厭牠們。其實,絕大多數的蝙蝠都是以昆蟲、果實與花粉為食物,對於抑制害蟲以及幫助植物傳播種子、傳授花粉都有著相當大的貢獻。

直至今日所知,台灣島上生存著約30種的蝙蝠,分屬於五個科:大蝙蝠科1種、蹄鼻蝠科2種、葉鼻蝠科2 種、蝙蝠科約24種,以及游離尾蝠科1種(表1),其有一半以上是台灣的特有種類。牠們在台灣的分布相當廣泛,從平地一直到3,000m的高山都有牠們的蹤影,只是不同海拔所存在的種類有異。

每當太陽逐漸在地平線隱沒之際,蝙蝠便以快速又安靜的方式,活躍在山林曠野間。然而,你(妳)或許會納悶著:牠們究竟棲息何處?又從什麼地方而來?台灣的蝙蝠有些種類選擇人工建築物為家,有些則偏愛植物類的樹洞、樹叢、樹葉間,更有許多的蝙蝠喜好以堅固、穩定的洞穴為棲所。真可謂寶島台灣、處處有「蝠」。
 
 
台灣的蝙蝠種類簡介:


(一)居家與樹棲型蝙蝠

東亞家蝠(Pipistrellus abramus)無疑是居家蝙蝠的代表,牠們偏好人類住宅的內部夾層、閣樓空間或屋頂簷縫等隱秘而良好的棲息地點,普遍分布在台灣全島的低海拔地區,從都市到鄉村都有。白天在屋內休息,黃昏時刻天色未暗時便外飛捕食小昆蟲。東亞家蝠與人類毗鄰而居,是最容易觀察到的種類。除了東亞家蝠,近年來在研究人員在台灣山區陸續發現到至少有2種長得和東亞家蝠很像的小型蝙蝠,由核型鑑定卻發現是不同的種類,有待進一步分類確定。

為了配合夜晚活動的特性以及棲所的環境背景,大多數蝙蝠的毛色都是呈現灰黑色。然而,金黃鼠耳蝠 (Myotis flavus)就如牠的名字一般,全身披著亮麗的金黃色毛。金黃鼠耳蝠是另一種以住家為棲所的蝙蝠,牠們不躲藏在屋舍夾縫內,而是大方地聚集在住家屋簷的橫樑上。此外,牠們也會棲身在公園裡的欖仁樹葉上,金黃身影配上翠綠樹葉真是賞心悅目。在台灣的山區,有一種長相和金黃鼠耳蝠非常類似的渡瀨氏鼠耳蝠(M. watasei),身上的毛為暗橘色,毛髮的末端為黑色,而耳殼上緣、鼻孔周圍、拇指、腳趾以及尾部末端也都鑲著黑邊,這些特徵與金黃鼠耳蝠明顯不同。渡瀨氏鼠耳蝠多在野外被發現,其棲所與偏好低海拔住宅區的金黃鼠耳蝠應有所區隔。

高頭蝠(Scotophilus kuhlii)也是一種在房舍閣樓與公園學校裡蒲葵樹都可棲息的蝙蝠,分布在低海拔人類居住的地區。當牠們棲息在樹上時,總是一隻接著一隻、像一串串果實般趴掛在枯葉叢中。高頭蝠的後頭部圓而隆起,全身披著黃棕色的短毛,顯得精瘦敏捷,另有小黃蝠的別稱。還有一種叫作棕蝠(Eptesicus serotinus horikawai)的蝙蝠也喜歡棲息在樹叢中,不過,棕蝠選擇的棲所是另一種棕櫚科植物—檳榔。棕蝠的體型比高頭蝠大,眼睛大而亮,毛髮較長,鼻部兩側有明顯突起,是一種壯碩的中大型蝙蝠。


(二)以洞穴為家的蝙蝠

堅固、穩定的洞穴是許多蝙蝠喜好的棲所。台灣葉鼻蝠(Hipposideros terasensis)是典型的穴居型蝙蝠,棲息在洞穴的牠們總是趕在夕陽自天空消失的最後一刻,始迅速地自洞裡竄出,循著習慣的路徑穿梭在樹林間、覓食大型的昆蟲。台灣葉鼻蝠是台灣的特有種蝙蝠,普遍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地區,常棲息在天然岩洞、廢棄的隧道中,棲所附近則常有河川水域相鄰。鼻部特化成葉狀的台灣葉鼻蝠是台灣最大型的食蟲蝙蝠。

台灣還有另一種相當少見的小型葉鼻蝠,因為牠的尾巴很短,不易察覺,因而被稱為無尾葉鼻蝠(Coelops frithi formosanus)。無尾葉鼻蝠也是住在洞穴中,只不過被發現的群集及棲所均很少,聚集的數量亦相當有限,往往不超過百隻。

蹄鼻蝠是另一類長相怪異的洞穴性蝙蝠。台灣有2種—台灣小蹄鼻蝠(Rhinolophus monoceros)和台灣大蹄鼻蝠(R. formosae),都是台灣的特有種。除了馬蹄型的下鼻葉,寬大的耳殼也是牠們明顯的特徵。台灣小蹄鼻蝠的體型小,在台灣分布相當廣泛,各海拔都可以發現牠們。體型較大的台灣大蹄鼻蝠,雖然目前發現紀錄不少,但群聚數量都不多,經常只有單隻或少數幾隻棲息在各海拔的岩洞或隧道中。

另一種常聚集成群、棲息在洞穴或隧道中的台灣鼠耳蝠(M. taiwanensis),也是台灣的特有種。鼠耳蝠的鼻部構造顯得單純,配上長長的鬍鬚,以及修長的耳殼,就像是長了翅膀的老鼠一般,因此被稱為「鼠耳蝠」。

每年仲夏,位於台灣北濱公路旁的山洞裡,總是住著約十萬隻的摺翅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i),這是目前台灣已知最大的蝙蝠族群。落日西斜,當蝙蝠開始外飛覓食時,成群從山洞中迅速竄出的景象相當壯觀。摺翅蝠的鼻端短鈍,耳殼圓短,但指骨很長,棲息時往往會摺出於翼外,因此被稱為「摺翅蝠」、「長指蝠」或「長翼蝠」。摺翅蝠的分布非常廣泛,從低海拔的岩洞到高海拔的森林都可發現牠們的蹤影。

游離尾蝠(Tadarida sp.)寬扁的身材很適合隱身在岩石狹縫中。除了臉部長相特殊外,還有一個台灣其他種蝙蝠所沒有的特徵—一條突出於股膜的長尾巴。由於牠的嘴邊到鼻端之間佈滿了皺紋,又有「皺鼻蝠」的稱呼。這種長相特別的蝙蝠,目前在台灣發現的紀錄很少,可算是相當罕見的種類。
   

(三)森林性蝙蝠

在台灣廣大的山林間還分布著許多不同種的蝙蝠。白天有的懸掛在樹枝上,有的藏身在樹洞、樹叢或樹葉中。牠們不動聲色,安靜地等待黑夜的降臨,這些種類通稱為森林性蝙蝠。

台灣狐蝠(Pteropus dasymallus formosus)以樹為家,原產於綠島,在台灣只有東部海岸偶可發現。台灣狐蝠是台灣蝙蝠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20cm,雙翼展開可長達一公尺;眼睛大而明亮,長長的吻部配合構造簡單的鼻部,臉型很像狐狸。台灣狐蝠白天倒掛於樹枝上,等到黃昏才外飛覓食,是台灣唯一吃果實為生的蝙蝠。藉由消化後排出的大便可以幫助植物的種子四處傳播。事實上,在台灣的蝙蝠家族中,除了食果性的台灣狐蝠外,都是以昆蟲為食,並沒有吸血的蝙蝠。身為台灣特有亞種的台灣狐蝠由於多年來遭受人類濫捕的結果,目前已面臨絕種的命運。

台灣管鼻蝠(Murina puta)則是另一種經常出現於中低海拔的森林性蝙蝠,是台灣的特有種。牠們鼻部前端高而突出,呈短管狀,耳殼薄而呈半透明狀。相對於台灣管鼻蝠,毛翼大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比較大型的管鼻蝠,牠的犬齒很大,全身披褐黃色長毛,連雙翼、包覆尾巴的股間膜以及後腳亦長滿了毛。特別的是,除了上述兩種管鼻蝠外,近幾年還陸續發現另三種毛色亮麗的管鼻蝠生存於台灣的山林中。

寬吻鼠耳蝠(M. latirostris)是一種活躍在台灣山區、最袖珍的蝙蝠,體重僅有3-4g,同時亦是台灣哺乳動物中體型最小的種類及台灣珍貴的特有種。然而,身材嬌小的牠分布卻很廣,連海拔3,000m的寒冷高山也有牠們的存在。鼠耳蝠也和管鼻蝠一樣,除了上述已知的鼠耳蝠種類外,近年來在台灣山區也有許多新的種類陸續被發現。鼠耳蝠屬(Myotis genus)的蝙蝠成員是全世界蝙蝠物種中種數最多的一群,台灣看來也不例外。

事實上,從1991年起迄今,在台灣已陸續發現了10餘種的新種或新紀錄種的蝙蝠,讓台灣野生哺乳動物的名錄增加了許多的新成員,這些新種類有的已陸續發表,有的正在比對鑑定中。
 
 
(四)新種或新紀錄種蝙蝠

談到台灣的新種蝙蝠就不得不提到台灣長耳蝠(Plecotus taivanus)。這種長相可愛的台灣特有種蝙蝠,長久以來棲息在中高海拔山區的森林中居然無人知曉,直到1991年才被Yoshiyuki發表命名。長長的橢圓形外耳殼是牠們最明顯的特徵,幾乎與牠的身體等長,故稱為長耳蝠,同時也有「台灣兔耳蝠」的稱號。

1999年也有一種新的特有種蝙蝠—黃頸蝠(Arielulus torquatus)被 Csorba and Lee發表,更難能可貴的是,牠是台灣難得的新屬蝙蝠。牠的喉部繞著一圈的金黃色毛,搭配黑色的身體顯得相當醒目。仔細端詳可發現,身體黑色毛髮的末端還泛著亮麗的金黃色光澤。

寬耳蝠(Barbastella leucomelas)最早在1995年首次被採集,但直到2002年才確認而被 Lin et al.發表為新紀錄種蝙蝠。寬耳蝠全身黑色,耳殼相當寬大,乍看之下,就像是眼睛長在耳殼內一般。耳殼外側基部則有彎曲的皺折,鼻部構造雖然單純,但因為兩側隆起,使得臉部凹凸有致,長相相當特殊。

彩蝠(Kerivoula sp.)則是一種最近才發現的種類,目前尚未驗名正身。牠的外形並沒有鮮艷的毛色,而是灰棕色。漏斗狀的半透明耳殼,耳珠細而尖,此外,姆指基部有一小肉墊,均是其牠外觀上最明顯的特徵。江集鯉等於2005年指出彩蝠的發現地點多在中低海拔地區的竹林內或附近,而且最近研究顯示其食物主要為非昆蟲的蜘蛛類,昆蟲所占的比例不高(<10%),突顯其特殊的生態習性。

絨山蝠(Nyctalus velutinus)則另一個驚喜,牠是近幾年才被發現存在於台灣的種類(未正式發表)。令人訝異的是,發現絨山蝠的地點居然多在低海拔人類的房舍內。絨山蝠與昔日認知的山蝠(Nyctalus novtula,又名夜蝠)間的親源關係亟需進一步確認,因為山蝠這一種蝙蝠在台灣已有半世紀未被再發現或確認。


生態角色舉足輕重

蝙蝠的食性依物種而不同,有的吃昆蟲,有的吃果實、花朵、花粉、花蜜,有的吃青蛙、蜥蜴、鳥類、魚,還有的僅以血液維生,牠們對於食物的專一性很高,吃昆蟲的蝙蝠就不可能取食花朵、花蜜,噬血的蝙蝠不會去吃昆蟲,食果的蝙蝠也不會捕捉獵物。蝙蝠在食物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食蟲蝙蝠為例,牠們捕食大量的昆蟲,是最有效又最經濟安全的生物防治,試想前述棲息於布雷肯洞窟的墨西哥游離尾蝠一晚所捕捉的昆蟲量,若要以殺蟲劑來達到相同的效果,要耗費多麼可觀的經濟成本,對環境的副作用更無法估計。

另外,很多熱帶雨林的植物仰賴食果蝙蝠傳花授粉和散播種仔,食果蝙蝠常將果實帶到他處,進食果肉後,隨地拋棄種仔,而將種仔散播各處;或者將含有小仔的果實吃下肚,消化過後,排泄出來,在這過程中,有些植物種仔的萌芽率會因此而提高,當然,種仔也成功地被散播出去。這些植物中,不乏我們人類重要的經濟作物,例如榴槤、芒果、腰果、棗椰樹和木棉,有些植物甚至以食果蝙蝠為唯一有效散播種仔的媒介,例如關島的蘇鐵和當地瀕臨絕種的馬利安納狐蝠。


Q1:蝙蝠為何要在夜間活動覓食?

Rydell和 Speakman(1995)曾探討食蟲蝙蝠成為夜行性動物的可能原因,包括
(一)為了避免白晝的高溫(hyperthermia)。
(二)可在夜間獲得大量的食物(如昆蟲)。
(三)可避免與食蟲性飛禽競爭(aerial insectivorous birds)。
(四)減少空中掠食者(avain predator,主要是猛禽類)的獵捕壓力。

其中應以第四項的生存壓力最大,因為結果攸關生命的延續。事實上,許多研究報告如Fenton et al.(1994)及Speakman
(1991)等所觀察的結果中已證實猛禽是蝙蝠潛在的主要天敵。因此,經過長期的演化汰擇後,蝙蝠遂成為暗夜行者,不僅種類繁多,同時掌控了夜裡空間與食物資源,從容地在地球上生存繁衍。


Q2:蝙蝠會不會吸人的血?

全世界只有三種吸血蝙蝠— 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牠們都分佈於中南美洲地區,以森林中的鳥類、哺乳動物或牧場中的牲畜為吸血對象,人類被當作吸血對象的機會非常小。吸血蝙蝠唾液中天然的抗凝血成分已經被證實可以溶解血栓,用來治療中風,在醫學上很有發展潛力。


Q3:蝙蝠倒吊睡覺時會不會掉下來?

倒吊對蝙蝠而言是一個很自然的姿勢,並不會腳酸,也不會鬆脫掉下來。蝙蝠的後肢特化,當牠們準備倒掛休息時,會先將腳爪張開,抓握一個定點,然後只須放鬆全身,身體的重量將連結腳爪的肌腱下拉,腳爪自然地收握,即可緊緊扣住物體表面的細縫。當蝙蝠要準備起飛時,反而必須耗費些能量,收縮肌肉,將腳爪張開。

因此睡覺、冬眠或甚至死亡的蝙蝠都可以不須靠肌肉伸縮就維持抓持的姿勢


Q4;蝙蝠倒著為什麼不會腦沖血?

腦充血,那是因為倒吊時,流經腦部的血液會大增,使血壓升高 。但是蝙蝠的特殊神經一感應血壓增高時,便直接把消息傳到調節腦部血壓的中樞-延腦,延腦就發出命令至腦部微血管周圍的肌肉,使之收縮, 於是血管變細,便可減少血液流量,血液可充分的運送與循環。使腦部血液流量保持一定,這樣自然不會腦充血了。

蝙蝠還是唯一休息時身體倒吊的哺乳動物,甚至也倒吊著進食、交配、生產和哺乳,上下顛倒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很清楚,不過懸掛在頂部的確有助於躲避大部分的掠食者,因為牠們不會站立,在地上只能匍匐前進,活動也不靈活。倒掛著睡覺的話,一旦有突發狀況,牠們馬上就能張開翅膀飛走倒吊的姿勢也能更有效率的起飛。

蝙蝠的心臟強而有力,心臟佔全身的比例居所有哺乳動物之冠,心肌也特別發達,有效處理飛行時大量回流的靜脈血液。


Q5:被蝙蝠咬到該怎麼辦?

蝙蝠的牙齒應該很髒、有很多細菌,不建議你自行在家消毒,除非你懂得、清楚知道怎樣消毒步驟是正確無菌的,如果只是雙氧水清一清,那還是別鬧了。

另外,有的人會擠壓傷口處,將一些髒血擠壓出,然後再就醫。其實不論被狗咬、蜜蜂叮等等,都是要上醫院去求治,因為需要緊急施打〝破傷風針〞,或許有的醫生還會開一些預防性的抗生素,以避免感染。

如果放置不理、或是傷口沒有清潔導致其他感染,有可能導致蜂窩性組織炎或是症嚴重的敗血症。蜂窩性組織研會使受傷部位紅、腫、爛爛的,還有一些分泌物,而且重點是非常痛。而敗血症要是沒有控制好最糟情況就是電視常常可見〝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Q6:我養了蝙蝠,請問他要吃什麼....要注意哪些阿?

時間進入了七月,小蝙蝠也陸續長大開始會出來自行覓食了,不過還是有些小蝙蝠或者是一些蝙蝠不小心掉到地上,這時候適時的照顧牠們一下,傍晚時再將牠們放走,牠們又可以回到自由的國度。

別忘了當你抓蝙蝠的時候要帶著手套,帶著一般的工作手套(棉布手套)蝙蝠就咬不到你了,這是為了保護蝙蝠也是為了保護你自己。蝙蝠是很溫柔的,但是第一次被人抓總是會害怕,跟我們人類一樣,即使是陌生人抓到我們也是一樣會惶恐、害怕,會做出拳打腳踢甚至是咬人,蝙蝠當然不會拳打腳踢了所以只能做咬人來保護自己。

這時候撿到的蝙蝠我們可以先餵牠喝一點水,你可以使用塑膠滴管或者是衛生紙沾濕,將水滴一小滴在牠嘴巴邊,別太大滴,牠們的嘴巴可是很小的。


(一)開始飼養蝙蝠

蝙蝠跟我們一樣是哺乳類,所以蝙蝠寶寶要喝蝙蝠媽媽的奶才能快快的長大

不過找不到媽媽的蝙蝠怎麼辦?

我們可以利用簡單的「複方」人工奶來餵蝙蝠寶寶,簡單的材料如下:

1.保久乳
簡單又方便的選擇,當然不要選各種口味或低脂的的,就用一般的牛奶。

2.水煮蛋的蛋黃
水煮蛋取下少量的蛋黃部分,是很營養的喔!

3.維生素B
補充維生素B可以增加蝙蝠的消化吸收力
將以上三樣材料混在一起,就成了蝙蝠寶寶美味的一餐了!

註:
1.可以一次調配後放入冰箱保存,餵前再加溫。
2.水煮蛋添加後需要攪拌至完全溶解在保久乳中。
   100C.C.保久乳添加1至2公克即可。
3.維生素B以液體較佳,100C.C.的保久乳添加一兩滴即可。
   可詢問附近獸醫院可否提供。若無法取得可略。
   

(二)餵蝙蝠寶寶囉

餵蝙蝠寶寶時可用滴管、眼藥水瓶或是泡咖啡時用的攪拌棒,輕輕的讓一滴親手調配的奶靠近蝙蝠寶寶的嘴邊,肚子餓的蝙蝠寶寶就會將頭靠過來伸出舌頭來舔,蝙蝠寶寶很小,大個喝個幾口就飽了。不過因為牠們代謝比較快,所以2到4個小時就需要餵一次喔。

平常時間我們會將準備好的寶寶大餐放在冰箱保存,要餵寶寶前先取出5CC就可以了,可以利用溫水來加溫滴管或眼藥水瓶中的蝙蝠寶寶奶,大概溫度到37度左右就可以了。
   
註:滴管、眼藥水瓶或是泡咖啡時用的攪拌棒都是不錯的工具  


(三)吃飽了嗎?還有沒有要注意的?
蝙蝠寶寶有喝夠嗎?

別擔心,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蝙蝠寶寶有沒有喝下親手調配的奶,因為蝙蝠寶寶身上沒有許多毛,我們很容易可以發現牠的胃,蝙蝠寶寶喝下奶後,牠的胃就會明顯的看到白白的鼓鼓的胃,這樣就能確定啦。

另外要記得補充水分,每次蝙蝠寶寶喝完奶就讓蝙蝠寶寶喝點水。
   

(四)換食物的時間到囉

隨著蝙蝠寶寶漸漸長大,身上的毛越來越多,牙齒也越來越明顯了,身為保母的我們就要準備幫蝙蝠寶寶換食物了。

長大後的蝙蝠是以昆蟲做為主食,我們更換食物就以容易取得的麵包蟲作為更換,在剛換食的時後,調配的奶請記得與麵包蟲混著讓蝙蝠吃,等到蝙蝠完全吃麵包蟲時,換食就成功了。


(五)蝙蝠的家
蝙蝠可能餓個一兩天還不至於死亡,但是有可能因為脫水而死亡,被撿到的蝙蝠通常是在白天比較多。這個季節的太陽特別火熱
所以當你撿到蝙蝠時先給牠一點水喝,至少可以讓蝙蝠保住一條命。但是有些受了點傷或者比較虛弱需要加以照顧的蝙蝠,我們就必須要多照顧牠幾天,這時候可以簡單的佈置一下蝙蝠的家。

首先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昆蟲、水族飼養箱,這在許多賣場、水族館都可以買得到的。

但是有些箱子比較光滑,蝙蝠不好攀附,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式加以佈置,如果方便的話,你可以用家裡剩下的紗窗的紗網。

接下來你可以將紗網放入飼養箱內再用飼養箱的的蓋子夾住,這樣紗網可以垂到飼養箱底部,蝙蝠就有攀爬的地方了。

如果你找不到紗網也沒關係,你可以用不要的布也可以有同樣的效果,只不過蝙蝠的大小便會容易弄髒布,也比較不好清洗。
紗網就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了,再來在飼養箱底部舖上衛生紙,蝙蝠的大小便就會在衛生紙上,適時的更換衛生紙就可以讓蝙蝠的家保持乾淨。

這時候的蝙蝠都不用再喝媽媽的奶了,牠們要吃蟲了,你可以到水族店買麵包蟲(一兩就夠吃好久了,一兩大約二十元)。

你只要每天晚上餵牠們吃麵包蟲就可以了,每次為大約十來隻到二十隻就足夠讓家蝠吃飽,在餵牠們吃晚餐的時候可以先餵牠們喝一點水。

麵包蟲的話你可以用鎳子夾住麵包蟲,但是麵包蟲蠻會動的,我們會先將麵包蟲放在水中,可以將麵包蟲身上的一些髒東西洗掉
。死掉的麵包蟲也比較有水分,可以補充蝙蝠所需的水,當然麵包蟲就不會亂動

如果一開始你的蝙蝠不習慣吃麵包蟲,你就必須要狠下心先將麵包蟲的頭輾斷,讓麵包蟲的體液吸引蝙蝠去吃。

等蝙蝠習慣吃麵包蟲之後,以後就直接讓蝙蝠吃泡水的麵包蟲就行啦。

不過記得喔!要新鮮的泡水麵包蟲,不然蝙蝠會生病。

還有喔!將蝙蝠放在陰暗的地方,或者是用黑布遮住,避免陽光照射、也不要在白天蝙蝠休息的時候打擾牠,也要注意螞蟻的問題避免螞蟻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去騷擾蝙蝠。





轉載於: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7040899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607061404724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9D%99%E8%9D%A0&variant=zh-tw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40601899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6080206085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1602828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80716644
http://zoo.yuan.cc/2007/02/post_6.html
http://nature.tesri.gov.tw/tesriusr/internet/natshow.cfm?IDNo=896
http://content.edu.tw/junior/bio/tc_wc/textbook/ch01/supply1-1-10-2.htm
http://www.bats.org.tw/

內容整理:自己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4-26 00:05 , Processed in 0.0189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