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百科全書版 - 鯊魚

[複製連結] 檢視: 19590|回覆: 1

鯊魚
大白鯊.jpg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亞綱: 板鰓亞綱 Elasmobranchii

總目: 鯊總目 Selachimorpha



六鰓鯊目 Hexanchiformes
角鯊目(棘鮫) Squaliformes
鋸鯊目 Pristiophoriformes
扁鯊目(琵琶鮫) Squatiniformes
虎鯊目(異齒鮫) Heterodontiformes
鬚鯊目 Orectolobiformes
真鯊目(白眼鮫) Carcharhiniformes
鼠鯊目 Lamniformes



介紹:

     鯊魚(學名Selachimorpha)是一群板鰓類魚的通稱,這是一類古老的魚種,在侏羅紀時已經形成現代類型的鯊魚,鯊魚身體無鱗,鰓裂有5至7個。不同種類的鯊有不同的食物,有的肉食,可以吞噬海豹、海龜甚至人,有的只吃浮游生物;大的體長達20米,小的只有十多厘米。大約包括5個目20個科(由於分類學家的意見不一致),分佈在世界各地溫帶和熱帶的海洋,除了極少數的鯊魚,如格陵蘭鯊 (Somniosus microcephalus) 之外,幾乎沒有在寒帶生存的鯊魚,因為一般鯊魚在20℃以下的水溫中就不太有活力。

     中國古代稱鯊魚為「鮫」,認為是僅次於龍的大型水生生物,說文中則作魦:「魚名。出樂浪潘國。從魚,沙省聲。」。
鯊魚受傷不會受細菌感染,引起許多生物學家的興趣,研究提取鯊魚體內抗菌的物質,以製作新藥。

     鲨魚大約出現在3億5千萬年以前,最原始的是裂口鲨。
     鲨魚有380種共有八目30科,約有27種會攻擊人類,12種可能會攻擊人類另外12種因為體型和習性的關係具有危險性。
     鯊魚被劃分為八個目,每個目都是按照共同的身體特徵將不同的種合併在一起。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將鯊魚分類並不容易,因為用來對其定義的實際特徵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用來區分鯊魚的這些特徵包括鰓裂的數量,鰭的數量和類型,眼睛上是否存在隔膜,繁殖方式,甚至是包括腸內瓣膜的結構。


     結果,兩種看上去非常相似的鯊魚可能是完全不同目中的成員,例如灰鯖鯊和青鯊;同樣看上去非常不同的兩種鯊魚也可能屬於同一個目——星鯊和雙髻鯊就是這樣的恰當例子,它們都屬於真鯊目。
  對鯊魚分類非常複雜,以至於專家不能就某些種屬於什麼目完全達成一致。一些權威人士將只有一個已知種的皺鰓鯊劃分為一個單獨的目,稱為皺鰓鯊目。同時其它人則將名為棘鯊的群劃分為一個叫做“棘鯊”的目,而大多數的分類學者則將棘鯊的兩個種劃歸角鯊目。
  八個被大多數人認可的目是:
  虎鯊目:牛頭鯊,包含一個單獨的屬,有包括角鯊在內的10個種。
  須鯊目:斑紋須鯊。有包括鯨鯊,須鯊和豹紋鯊在內的34個種。
  鼠鯊目:鯖鯊。16個種,包括大白鯊和灰鯖鯊等有名的鯊魚。
  真鯊目:睡鯊。是有270多個種的最複雜的群,包括虎鯊、雙髻鯊和黑鰭礁鯊。
  六鰓鯊目:扁頭哈那鯊。4個種,有6個或7個鰓裂。
  角鯊目:星鯊。約有115個種,包括星鯊,花斑鯊和模拉裏烏鯊。
  扁鯊目:日本扁鯊。約18個種,該目的所有鯊魚都具有獨特的扁平身體形狀。
  鋸鯊目:鋸鯊。8個種,該目所有鯊魚都有獨特的鋸形嘴。


鯊魚的種類

     世界上約有380種鯊魚,共分八目三十科,約有27種會攻擊人類,12種可能會攻擊人類,還有12種因為體型和習性的關係,可能具有危險性,出現於台灣地區附近海域者約90種。並非每種鯊魚都呈流線型,琵琶鮫的身體呈扁平,虎鯊的頭部為鈍形,竹鯊的身體為長型。鯊魚八目中包括了六鰓形目、鼠鯊形目、真鯊形目、虎鯊形目、扁鯊形目、鬚鯊形目、角鯊形目、鋸鯊形目。其中真鯊形目和角鯊形目就佔了全部種的77﹪,真鯊形目獨佔56﹪

鯊魚體長
     鯊魚的體長小至6寸,大至18公尺。最大的鯊魚是鯨鯊,全長約有18公尺,最長可達60公尺,重達40000公斤,但是牠的牙齒是鯊魚中最小的,所以牠們吃浮游生物維生。最小的鯊魚是侏儒角鯊,長約6-8寸,重不到1磅。不過半數種類的鯊魚都不超過1公尺。最大的獵食性鯊魚則是大白鯊,可一口氣吞下整隻海豹。

鯊魚的骨架
     所有的鯊魚都有一身的軟骨。鯊魚的骨架是由軟骨構成,而不是由骨頭構成。軟骨比骨頭更輕、更具有彈性。所有的鯊魚都屬於鯊綱,而鯊綱動物都具有軟骨。

鯨鯊是海中最大的魚類,長成後身長可達60尺。雖然鯨鯊的體型龐大,牠的牙齒在鯊魚中卻是最小的。最小的鯊魚是侏儒角鯊,小到可以放在手上。牠長約6到8寸,重量還不到一磅。
*世界最大的魚是鯨鯊。牠可長達18公尺,重達40000公斤。所幸牠們的食物是浮游生物,否則,人類可就有難了!

鯊魚的分佈環境
     鯊魚主要棲息於海洋,只有少數幾種會棲息或游入內陸水域。大部份喜歡熱帶區域,不過也有例外。整個海洋從海濱到深海都有鯊魚分佈,不過大部份喜歡在海平面200公尺深的範圍。有的鯊魚還棲息在海床上,如虎鯊、眼斑狗鮫等,甚至可利用胸鰭在海底爬行。由於深海的溫度較穩定,鯊魚也會藉此到世界各地。

現生鯊魚的分類
     根據外在和內在的特徵來分,例如:臀鰭有無、鰭棘有無、腸內螺旋瓣的形狀等。科學家將鯊魚分成八大目。進行分類時,會先找出每種鯊魚間的相似處,將關係相近的種類歸成同群。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種類都能清楚區分,有些難界定的鯊魚便暫歸同一類。

鯊魚的嗅覺
     鯊魚的嗅覺非常敏銳,這是由於大腦前部有兩個叉(鼻囊)伸向口鼻部兩側的鼻孔,而此叉的感覺非常靈敏。當牠嗅到氣味便會轉動身體來尋找氣味較重的方向,而氣味的來源通常遠在0.25哩以外。曾有實驗證明,若把鯊魚的一個鼻孔遮住,鯊魚便會一直打圈子而不易找到氣味的方向。鯊魚還能區分出海水含鹽量,以找出適合的產卵或捕獵的地點。

     鯊魚牠們能聞出數哩外的血液等極細微的物質,並追蹤出來源。牠們還具有第六感----感電力,鯊魚能藉著這種能力察覺物體四周數尺的微弱電場。牠們還可藉著機械性的感受作用,感覺到6百尺外的魚類或動物所造成的震動。

     鯊魚在海水中對氣味特別敏感,尤其對血腥味,傷病的魚類不規則的游弋所發出的低頻率振動或者少量出血,都可以把它從遠處招來,甚至能超過陸地狗的嗅覺。它可以嗅出水中1ppm(百萬分之一)濃度的血肉腥昧來。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在 1萬噸的海水中即使僅溶解 1克氨基酸,鯊魚也能覺察出氣味而聚集在一起。如雌鯊魚臨分娩過後,即使在大海裏漫游千里之後,又能沿著氣味逆游回到它的出生地生活。

     1米長的鯊魚,其鼻腔中密布嗅覺神經末梢的面積可達4842平方厘米,如5—7米長的噬人鯊,其靈敏的嗅覺可嗅數公里外的受傷人和海洋動物的血腥味。

     更有趣的是鯊魚還能根據各種氣味來判別自己的孩子,區別敵人和朋友,使自己經常保持與群體的聯繫,並能雌雄鯊魚相約去産卵和排精。

     由于鯊魚的嗅覺極爲靈敏,非常容易地嗅出它們害怕或厭惡的氣味。在海水中含量爲 800億分之一的一種人體分泌物——左旋羥基丙氨酸的氣味,鯊魚也可嗅出來。據說曾經有一位釣鯊能手,在後來釣鯊當中,鯊魚總是不上他的鈎,而在同一漁場的其他漁民反而釣的鯊魚多。

     鯊魚爲什麽害怕這位釣鯊能手呢?經魚類學家研究發現,那位釣鯊能手曾得過皮膚病,因此留在釣竿上的指紋中含有這種左旋羥基丙氨酸較爲豐富。鯊魚聞到了此種氣味,對他自然而然地要退避不上鈎的道理就在此因。

鯊魚的視覺
     鯊魚的視覺遠不如嗅覺,但是牠們能很快地看到物體的移動,也能分辨光影對比,這對捕獵非常有用。至於能否看到顏色仍有很大的爭議,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牠們這方面的能力沒有硬骨魚強。鯊魚眼睛內的虹膜會根據光源強弱收縮或擴張,而改變瞳孔大小。鯊魚眼內具有反光毬細胞,能吸收更多光線,反射到視網膜上聚集成影像,即使在夜晚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並且發出如貓眼般的磷光。

夜晚中鯊魚的眼睛
     在光線充足時,鯊魚會用一層色素把反光毬細胞遮住。鯊魚的視網膜和人類同樣由兩種細胞構成,其中桿狀細胞能在微光下發揮作用,對光線強弱變化非常敏感。錐狀細胞則負責解析影像細節。鯊魚也有眼瞼,隨種類而有固定或移動之分。真鯊形目甚至有第三個可活動的上眼瞼(瞬膜),功能在於鯊魚撞擊時可保護眼睛。

鯊魚的味覺
     鯊魚也有味覺。在嘴及食道裡面有許多味蕾突起,當察覺不喜歡的味道便會把食物吐出。

鯊魚的聽覺
     鯊魚聽不到聲音。牠們的耳為平衡器官,位於頭部腦室的兩側,具有三條互成直角的半規管,幫助判別方位。內淋巴管接頭皮的兩個孔,內耳中的接收器還具有和側線一樣的功能,可以接收聲波振動,範圍可達兩公里外。此外,每耳都有小導管直通頭頂的感覺孔。

鯊魚的其他感覺
     鯊魚身上也具有側線。側線是由一些小窩底部的感覺器官所組成,佈滿纖毛細胞(類似的纖毛細胞也散佈在鯊魚全身,稱為窩器,同樣能感覺振動),每個感覺器官都有小孔道通往皮膚外面,用來感覺水流的振動,距離可達到600公尺外。這些感覺器官沿著皮下一條纖細的管道直通尾部,吻部下方則分叉,而這條細管每隔一段距離也會另有細微通道通往外部。在鯊魚頭部則是由羅倫氏壺取代。羅倫氏壺是一條很深的通道,富膠質,對電、溫度和水壓的變化非常敏感。

     鯊魚還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就是頭部的羅倫氏壺能接收到水中獵物的微弱電訊,幫助捕食,另外還具有導航向的功能,以便在海中旅行。

     統合,感覺系統對鯊魚的捕獵有決定性的影響。牠們的側線會先測得食物活動引起的振動,隨後嗅覺再輔助找出方向及位置,最後在襲擊之前會繞著獵物打轉,這時視覺便發揮功用了。

鯊魚的泳姿
     鯊魚平時向前移動時是以優雅的S形擺動全身,其中以尾部擺動的弧度最大。流經胸鰭的水流便自然產生上升力量,保持身體不下沉。但是鯊魚在高速行動下,身體則幾乎不動,只有尾部擺動。在發動攻擊或恐嚇時會特別將背拱起、胸鰭朝下。

鯊魚的皮膚
     鯊魚的皮膚非常粗糙,佈滿許多齒狀突起(盾鱗),是由一個髓腔上覆象牙質構成,外面再包一層琺瑯質。盾鱗的形狀因種類而異,也是分類的依據之一。大多數種類的盾鱗是連續鋪排的。隨著年齡增長,盾鱗會脫落,新的盾鱗會跟著變大。盾鱗的是順著身體方向排列,並吸附一層水膜,以減少水流阻力。一般來說,母鯊的皮膚比雄鯊來得厚。

鯊魚的腦
     以全身重量比例來看,有些鯊魚腦部的重量和鳥類或哺乳類差不多。

     根據化石考察和科學家推算得知,鯊魚在地上生活了約1·8億年,它早在3億多年前就已經存在,至今外形都沒有多大改變,說明它的生存能力極强。但它性格極爲凶猛,難怪人們對它存有較大的偏見,認爲它是那麽的原始和愚苯,其實,鯊魚不但具有高度發達的腦子,能借助電磁場導航,能將資訊儲存在大腦的中心部位,而且可直接把資訊發送到運動神經系統;並且憑藉敏感的嗅覺維持全部生命活動。因此,嗅覺對鯊魚更顯得十分重要而神奇莫測。

鯊魚的骨骼和鰓裂
     骨骼全為軟骨構成。在身體兩側,頭的後方各長有5-7個鰓裂,但是缺乏鰓蓋,所以鯊魚必須不停游泳,讓水通過鰓裂,不然會窒息而死。有的鯊魚則在眼睛後方長有呼吸孔(鰓孔),水會由孔流入,再由鰓裂排出。鬚鮫吸入海水後,會將嘴閉上,由嘴部肌肉和食道壁的收縮,使水流向腮裂。當鯊魚的嘴張開時,鰓裂會閉上,嘴關閉時則鰓裂打開。

鯊魚的腸子
     鯊魚的腸子裡有一個相當特別的螺旋瓣,這是一種增加吸收面積的構造。這是由於鯊魚的腸子比一般脊椎動物都要來得短(與體長的比例為1:1)而演變出的結構,而螺旋瓣的形狀會因鯊魚的種類而異,螺旋的數目則多達45轉。螺旋瓣的構造都依據迴旋斜面、或在纏緊時形成大圈套住小圈的螺旋圈的原理,讓食物通過來進行消化。

鯊魚的肝和腎
     鯊魚大得離譜的肝除了輔助浮潛外,還能處理吸收到的養分(脂肪、醣類和蛋白質),肝內也有膽囊幫助消化。鯊魚的腎專司排除廢物,維除血液濃度(借助含氮廢物)來進行滲透調節。

鯊魚的鰭和尾
    鰓孔後面的前鰭向前伸出,不易彎曲,主要是用來導航,不能像硬骨魚般收攏。尾形呈歪形(上長下短),上葉直接由脊柱支撐,不僅增加靈活度,也提供上升的力量。由於鰭和尾的配合,使得鯊魚的游速比一般魚類要快。根據記錄,大白鯊曾經在三天內以時速3公里的速度游了200公里遠,發動攻擊時,瞬間時速可達 25公里。

鯊魚的牙齒
     很多鯊魚的口中都有成排的利齒,只要前排的牙齒脫落或磨碎,後排便會補上,有的一次只替換一、兩顆,其中角鯊和棘角鯊則會更換整排牙齒。替換的新牙會比舊牙來得巨大,而且是由牙齦長出(硬骨魚的牙齒附著在雙顎上),慢慢向前移動,直到磨損為止。據估計,鯊魚一生要換掉上千顆牙齒。鯊魚的齒式可歸納出不同類型:切、拔、攫、咬。海底鯊因食物多樣而齒形也多樣,遠洋鯊和深海鯊因食物變化不大而少了咬的齒式。

     很多鯊魚包括大白鯊,口中都有成排的利齒。只要前排的牙齒因進食脫落,後方的牙齒便會補上。新的牙齒比舊的牙齒更大更耐用。而角鯊和棘角鯊等鯊魚則會更換整排牙齒。鯊魚的牙齒呈鋸齒狀,如此一來,鯊魚不但能僅僅咬住獵物,也能有效的將牠們鋸碎。 大白鯊的上下顎並未和頭部緊密相連。

     由於大白鯊的上下顎並未和頭部緊密相連,牠可以將上顎向上和向前延伸吞下獵物,有時甚至能將獵物一口吞下。


     人們知道,鯊魚在海洋生物中有它許多獨特的生態。除了上述它的靈敏嗅覺和很少生病死亡外,而鯊魚的牙齒結構又是它的另一個獨特生態之一。凡是熟悉鯊魚的人都知道,它的牙齒像一把鋒利的尖刀,能輕而易舉地咬斷像手指般粗的電纜。如魔鬼鯊,有著長而尖的鼻吻以及銳利的牙齒。不同種類的鯊魚,它的牙齒大小、形狀和功能幾乎都不相同。因此,魚類學家只要從鯊魚牙齒的形狀和大小,就能判別出它是屬于哪個目、屬、科。

     令人驚訝的是鯊魚的牙齒不是像海洋裏其他動物那樣恒固的一排,而是具有5—6排,除最外排的牙齒才是真正起到牙齒的功能外,其餘幾排都是“仰臥”著爲備用,就好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彼此複蓋著,一旦在最外一層的牙齒發生一個脫落時,而在裏面一排的牙齒馬上就會向前面移動,用來補足取代脫落牙齒的空穴位置。同時,鯊魚在生長過程中較大的牙齒還要不斷取代小牙齒。

     因此,鯊魚在一生中常常要更換數以萬計的牙齒。據統計,一條鯊魚,在10年以內竟要換掉 2萬餘隻牙齒。它的牙齒不僅强勁而有力,而且鋒利無比。例如,有些鯊魚的牙齒長的利如剃刀,它就可以用來切割食物;有的牙齒生成鋸齒狀,可以用來撕扯食物;還有的牙齒呈扁平臼狀,它就可以用來壓碎食物外殼和骨頭等。好像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把鯊魚的牙齒用作刮鬍子的工具。但可怕的是它在相互搶食時,鯊魚常常就會不分青紅皂白,甚至連自己親生的孩子——鯊仔,也不放過,吃得一乾二淨。

    當一條鯊魚爲其他鯊魚所誤傷而掙扎的時候,這頭傷鯊就該倒楣了,其他同宗族的兄弟也同樣會群起而攻之,直至完全吞食完畢爲止;還有更加恐怖的是鯊魚由于是胎生的,一胎可産10餘條鯊仔,最高可達80餘條之多,這些鯊仔在娘胎裏竟也互相殘殺,人們曾在大西洋海岸發現在一種虎鯊的肚子裏,作了解剖得出這一結論:娘胎却成了戰場,這在任何動物中都是未曾見過的先例。

     鯊魚之所以如此更換牙齒,既與它殘暴凶猛、厮殺成性有關,又與它的牙齒形不同分不開。因爲鯊魚的咬食力可以說是在海洋所有動物中最强有力的。曾有人用金屬咬力器藏在魚餌中,用來測定一條體長 8英尺鯊魚的咬食力大小,經測定結果得知其咬食壓力每平方英寸高達18噸。

     所以有些商輪在航海的日記上曾記載過輪船推進器被鯊魚咬彎、船體被鯊魚咬個破洞的事故,這也就不是什麽奇怪的事了。鯊魚牙齒的形狀很奇特。例如噬人鯊的牙齒邊緣具有細鋸齒,呈三角形;大青鯊的牙齒則大而尖利;而鯨鯊雖軀體龐大,但它的牙齒却是短細如針;錐齒鯊的牙齒是呈錐狀且長而尖;長尾鯊的牙齒則是扁平的呈角狀;姥鯊的牙齒既細小而又多似米粒;虎鯊的牙齒寬大呈臼狀等等。鯊魚的牙齒形狀之所以繁多,這就象上述所說的與其生態食性是極爲密切相關的。

鯊魚的食物
     多數的大型鯊主要吃的是魚,但是飲食習慣也有可能會隨年齡變動,牠們在黃昏時攝食會轉趨活躍,同時也會靠岸。但是牠們也吃海鳥、龜、海豚、鎗烏賊、軟體動物等(也包括鯊魚,不過這可能是由於刺激過多而導致感覺系統錯亂),甚至也吃陸上的動物。不同種的鯊魚有不同的偏好,大白鯊喜好海豹和海獅,突角鯊喜歡海膽,大嘴鯊喜歡浮游生物等。不過曾有學者在一條居氏鼬鯊的胃裡發現魚骨、草、羽毛、水鳥骨、龜殼的碎片、舊罐頭、狗的脊椎骨、母牛的頭骨,非常驚人。也曾有人發現大白鯊的胃裡有一個煤油桶、馬頭和腳踏車的碎片。這樣看來似乎鯊魚似乎什麼都吃,但是這僅限於居氏鼬鯊。大部份的鯊魚仍然以吃海中動物為主,食腐肉為次,但是沒有確切證據證明牠們偏好腐食。

     鯊魚以受傷的海洋哺乳類、魚類和腐肉為生,剔除動物中較弱的成員。鯊魚也會吃船上拋下的垃圾和其他廢棄物。此外,有些鯊魚也會獵食各種海洋哺乳類、魚類和海龜和螃蟹等動物。有些鯊魚能幾個月不進食,大白鯊就是其中一種。據報導,大白鯊要隔一、兩個月才進食一次。

大白鯊是個擅長偽裝的掠食者
     大白鯊由於身體龐大,並不像其他鯊魚那麼靈活。但大白鯊卻是絕佳的獵人,因為牠總能出其不意。牠的上半身顏色很暗,下半身很明亮,牠們能藉著這種保護色悄悄的逼近獵物。當牠從下方來襲時,由於牠的顏色和深海接近,要等到牠發動攻擊食才會被發現。牠很少從上方攻擊,但牠從上方來襲時,白色的下側和海水反映出的明亮天色融為一體。

鯊魚的繁殖策略共有三種︰
1.卵生
     受精卵外包卵殼產出,每次排卵數目極其有限。卵呈布袋狀或螺旋狀,通常產出後被固定於珊瑚礁,海底植物或石縫中。
2.卵胎生(非胎盤型胎生)
     受精卵於子宮中發育,胎仔以卵黃囊或卵巢所排入子宮的卵為營養,最後以 胎仔形態產出。在子宮中並不形成胎盤。每胎產仔數目極其有限,除鯨鯊每胎產仔可達300尾以上之外,其餘種類每胎頂多數十尾,最少的是狐鮫(長尾鯊)每胎只產下2尾。
3.胎生(胎盤型胎生)
     受精卵於子宮中發育,胎仔成長所需的營養靠著胎盤及臍帶直接出母體供應如哺乳類一般,每胎產仔頂多數十尾。 這些大白鯊的胎兒是在一尾重達2000斤的母大白鯊肚子裏剖出的,剛取出時,胎兒尚存活著且會左右扭動。在水族箱活存了五天後因沒有保溫,晚上溫度忽然下降而被凍死了。

    在新加坡南方有一個稱為聖陶沙的島嶼,是新加坡海底世界 ( UWS ) 的所在地。想要分辨那裡的小鯊魚,與其觀察牠們胖嘟嘟的臉,到不如觀察魚鰭的大小來得容易。在這些通常被稱作「幼鯊」的初生鯊魚寶寶中,雖然有些會永遠生活在水族館裡,但也會有一百條以上的鯊魚寶寶將悠遊於野生世界。

     舉例來說,幾年前新加坡海底世界就放養了一百條以上的竹子鯊 ( Bamboo shark ) 寶寶到海裡。這是為了補充當地鯊魚族群的數量,並喚起社會大眾多關心野生鯊魚數量減少的問題。

     雖然我們知道有些鯊魚可以活到三十歲,然而鯊魚生育的速度遠不及被獵殺的速度。除了過度補殺之外,鯊魚異常低的繁殖能力 (牠們懷孕期很長,生出的小鯊數量卻很少) 也是造成鯊魚族群濱臨滅絕的重要因素。根據國際海底世界的執行總監,布魯斯o麥凱所言:「大部分鯊魚的懷孕期都長達 20 個月,然後依種類不同生出 1 到 1000 尾的小鯊魚。

     對鯊魚來說,小鯊魚出生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胎生,小鯊魚以臍帶和母體相連,孕育於母鯊兩條輸卵管中的一條裡面。第二種是卵生,母鯊會產卵並孵化小鯊。第三種是前述兩種方式的結合。母鯊將所產的卵留在體內,待小鯊孵化後,便從產道生出小鯊。大部份的鯊魚都是這麼生出來的,出生前由卵內的卵黃供給養分。

     還有一種和卵胎生稍有不同的稱作體外同類相食 ( invitro-cannibalism )。沙虎鯊便是一例。沙虎鯊在懷孕期一次會生出數以百計的卵。

     第一尾在輸卵管孵化的小鯊會吃掉其它未孵化的卵。所以這種鯊魚一次只生出一尾大型的小鯊。但是在出生後,母鯊便不再照顧小鯊。牠一出生就要面臨其它掠食者的威脅,包括其它的鯊魚。

     在一條鯊魚成年前,先要經過生殖器官發育的青少年時期,有些種類的公鯊在九歲左右性器官發育成熟,而母鯊則要到十二歲左右。不幸的是,許多鯊魚都在發育成熟前就被捕殺。所以鯊魚群的生育速度根本趕不上被捕殺的速度,因而無法在繁殖數和捕殺數之間取得平衡。 加坡海底世界以及如布魯斯o麥凱之類致力保育工作的海洋生態學家,正試著讓社會大眾明白,保護這些被視為凶神惡煞的海底生物是非常重要的。新加坡海底世界使用「捕捉繁殖」的方法補充當地鯊魚的數量。這樣的方法已經成功孕育了 8 種鯊魚和魟魚,包括白頂礁鯊 ( Whitetip Reef Shark )、黑頂礁鯊 ( Blacktip Reef Shark )、褐帶竹子鯊 ( Brownbanded Bamboo Shark )、以及虎眼鯊 ( Torazame Shark),其中有 1000 隻以上的竹子鯊和幾十隻虎眼鯊都是在新加坡海底世界出生的。

     一旦確定母鯊懷孕,每底世界的工作人員會把牠移到大型水族箱中隔離,直到小鯊出生。胎生的小鯊會再多待上幾個月,由工作人員親自餵食,直到情況穩定。如果牠們出生後沒有先隔離照顧,很可能會被其它鯊魚或魚類吃掉。一旦情況許可,就會將牠們重新安置於展示用的水族箱中,或者和其它動物園或水族館交換他種生物。 加坡海底世界已經藉由「捕捉繁殖」計畫放養了數百隻鯊魚,更是世界上首先專門致力於鯊魚保育的機構之一。他們對鯊魚繁殖的基本信念是藉由提供「捕捉繁殖」鯊魚來源的方法減少對活鯊魚的捕捉數量。

     魚都受到大量獵捕的威脅,而像新加坡海底世界之類的機構也正採取積極行動,重新使鯊魚數量恢復平衡,他們的行動無疑是相當具有激勵性的。


Q1:鯊魚危險嗎?
     大部份的鯊魚並沒有危險性,這是因為只有體長超過2公尺的鯊魚才有危險性,但有83﹪的鯊魚不滿2公尺。會攻擊人類,可能是錯看成別的獵物或真的找不到食物,不過當牠們被激怒時,也會主動攻擊人類。鯊魚中只有珊瑚礁鯊會為了領土而戰,不過只要不激怒牠就會沒事。全世界最危險的鯊魚有四種:大白鯊、牛公白眼鮫,污斑白眼鮫及豹紋鯊,值得注意。

Q2:鯊魚是溫血動物?!
     大白鯊與其親戚都屬於能維持體溫高於周圍水溫的溫血動物。鯊魚肌肉裡分佈著複雜的血管網路,可以傳送熱量。溫血有幾個好處,較高體溫能使肌肉溫暖,隨時能進行迅速的行動,這對捕獵而言非常重要。溫血能助其快速消化肚內的食物。



鯨鯊 (WHALE SHARK)       
      大部份的鯨鯊生活在沿海地區,有時也會出現在近海地區。鯨鯊擁有龐大的身軀,身體並有白色斑點花紋,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

     鯨鯊以浮游生物為食,沒有攻擊性。鯨鯊通常在3月~4月間出現在氣候溫暖的熱帶水域中,深度可到達18 m,但通常很少超過12m。      
1. WHALE SHARK(鯨鯊)
2. LEOPARD SHARK(豹鯊)
3. TAWNY SHARK(棕鯊)
4. GREY NURSE SHARK(灰鯊)
5. SMALL TOOTH THRESHER SHARK(小牙長尾鯊)
6. BULLHEAD SHARK(牛頭鯊)
7. WHITE CHEEK SHARK(白頰鯊)
8. BLACKTIP REEF SHARK(黑鰭礁鯊)
9. BLUNTNOSE SHARK(鈍鼻鯊)
10. SPECKLED SHARK(斑點鯊)
11. EPAULETTE SHARK(肩章鯊)
12. BROWN-BANDED CATSHARK(棕帶鯊)
13. MARBLED CATSHARK(花斑鯊)
14. RETICULATED SWELLSHARK(網紋鯊)
15. BANDED WOBBEGONG(帶紋鯊)
16. NORTHERN WOBBEGONG(北方鯊)
17. TASSELLED WOBBEGONG(穗紋鯊)

註:請看下面的圖示
種類表.jpg

===題外話===

嗯哼嗯哼~阿?
鯊魚永遠辦著黑暗的角色

真希望他能像百變金剛一樣正義(超大誤

轉載於: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105050300507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6100406543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5090914454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F%8A%E9%AD%9A&variant=zh-tw

內容整理:自己

[ 本文最後由 幻想始作者 於 07-8-21 12:00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30   檢視全部評分
千載惡魔  好棒喔~  發表於 07-9-7 02:43 聲望 + 2 枚
ericlioucool  真正的活化石是值得一提的  發表於 07-9-1 00:17 聲望 + 1 枚
瓶瓶  回到快起肖了= =+  發表於 07-8-23 02:42 聲望 + 3 枚
克里斯Chris  已閱。  發表於 07-8-21 19:58 聲望 + 3 枚
~月狐~    發表於 07-8-20 23:27 聲望 + 5 枚
wang8wang8    發表於 07-8-18 15:46 聲望 + 2 枚
bluecas1  搬出鯊魚,我就不能沉默啦~  發表於 07-8-18 01:03 聲望 + 3 枚
黑崎 玄    發表於 07-8-18 00:19 聲望 + 5 枚
玫瑰红之恋  辛苦啦~~^^  發表於 07-8-17 23:19 聲望 + 3 枚
ericchan1219    發表於 07-8-17 23:11 聲望 + 3 枚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鯊魚的腦
     以全身重量比例來看,有些鯊魚腦部的重量和鳥類或哺乳類差不多。

     根據化石考察和科學家推算得知,鯊魚在地上生活了約1·8億年,它早在3億多年前就已經存在,至今外形都沒有多大改變,說明它的


生存能力强。但它性格極爲凶猛,難怪人們對它存有較大的偏見,認爲它是麽的原始和愚苯,其實....略...

....因爲鯊魚的咬食力可以說是在海洋所有動物中最强有力的。曾有人用....略

船體被鯊魚咬個破洞的事故,這也就不是麽奇怪的事了。鯊魚牙齒的形...略

漏字?!  (有點嚴重,謎

一胎可産10餘條鯊仔,最高可達80餘條之多,這些鯊仔在娘胎裏竟也互相殘殺,人們曾在大西洋海岸發現在一種虎鯊的肚子裏,作了解剖得出這一結論:娘胎却成了戰場


果然適者生存之下,誕生出的小鯊,在歷經掠食者淘汰之後

剩下存活的適應力果然強 !不愧是魚中之王?


順到補充??((因為一直回失敗...越找越多??  怪怪

世界上最大的鯊魚-鯨鯊(保育類動物)



俗名 (中) 豆腐沙、大戇沙;(英) Whale shark

分布 全球性洄游魚種,適溫21~25℃。

本省北部、東部及南部海域均曾有捕獲記錄。

學名 Rhincodon typus (Smith, 1828)


棲所生態 於溫帶及熱帶海域之沿岸或外洋均可發現其蹤跡,性喜於表層巡游,多則達百尾以上。

以動物性浮游生物、甲殼類、烏賊等為食,性情溫和。卵胎生。     
   
最大的鯊魚是鯨鯊,全長約有18公尺,最長可達60公尺,重達40000公斤
但是牠的牙齒是鯊魚中最小的,所以牠們吃浮游生物維生。

生存威脅:商業及傳統漁業的捕殺

鯨鯊不但是最大的鯊魚,也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魚類。

鯨鯊攝食的方式是浮游在海面,將甲殼類動物及小型魚類吸入牠的大嘴中。

一些位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熱帶國家,有時會獵捕鯨鯊以取得牠的魚肉

魚皮、及魚翅,但目前鯨鯊在許多地方已被列為保育類動物。

鯨鯊被認為是對人類無害的鯊魚,雖然偶而會撞攻漁船,

但通常都是因為受到吊掛在船舷外側的魚隻吸引的緣故。

以上載自鯊魚之家


鯨鯊保育(台灣)

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體長可以長到十八公尺以上,因肉質白而細嫩如豆腐

俗稱「豆腐鯊」,又因個性溫馴、行動遲緩,也稱「大憨鯊」

全世界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地區吃鯨鯊,美國、澳洲、菲律賓、馬爾地夫等國家都已將其列入保育動

,而台灣卻是全球唯一吃鯨鯊的國家,甚至遠赴菲律賓非法捕捉或走私進口。

為何鯊魚被大量補殺

魚翅需求,是另一個造成鯨鯊危機的主要原因!

在香港和台灣所做的調查顯示,許多消費者都不知道魚翅是由過度漁業活動、非法捕捉

及只切除鯊魚鰭而得來的。有些國家的漁船(包括台灣遠洋漁船)在鯊魚捕捉上船後

因為船艙要預留給較高價位的魚類存放,於是只好留下魚鰭,然後把魚身丟回大海

許多失去魚鰭的鯊魚,沉沒海中後躺在海底扭動著,等待血液流盡而死亡,或者掙扎數天之後才餓死。

在全球捕撈及食用鯊魚的地區中,由於華人社會對魚翅的特別偏愛,已成為保育團體重點關注的對象。

台灣不僅是主要的國際魚翅貿易國,也是重要的捕捉鯊魚國之一

濫捕的後果

據台灣魚翅業者表示

近年來市面上的魚翅體積越來越小,應與過度濫捕鯊魚使得鯊魚無法正常成長有關。

根據海洋大學陳哲聰教授統計,台灣前幾年還可以一年捉到三百隻以上豆腐鯊,由於濫捕

現在一年捉不到一百隻,而且體長也越來越小。

鯨鯊成熟時約為二十到三十歲,體長在九公尺以上,但成功港(台灣捕獲鯨鯊量最大的漁港)

捕獲的鯨鯊從四年前每尾平均近六公尺減為四公尺多,體重也由平均每尾一千五百多公斤降為六百四十多公斤

許多都是未成年的個體,牠們還來不及長大,就祭了台灣人的五臟廟。

保育觀念的興起

雖然為了因應國際社會對鯨鯊保護管理呼聲日漸高漲,

漁業署繼去年四月底實施鯨鯊漁獲通報制度後(迄今全省已捕獲八十二尾)

最近又委託海洋大學實施鯨鯊標識放流工作。並且研擬鯨鯊保育階段性計畫

第一階段將自今年七月起限制鯨鯊捕撈量,初步以每年八十尾為限捕量。然而

台灣過去三年來每年平均捕獲的鯨鯊數量也約八十尾,因此八十尾的限捕量意義實在不大。

在華盛頓公約會議中,有人提議將鯨鯊和其他兩類鯊魚列入保育名單,雖未形成共識,

但華盛頓公約組織仍積極要求各國進行鯨鯊相關研究,以訂出合理的利用管理方式。

而過往漁獵鯨鯊,亦是台灣消費進口國的菲律賓、印度也迅速回應國際保育呼聲,

公告禁止鯨鯊的捕捉與貿易。在此狀況下,至今僅僅做到捕獲通報的台灣,實在顯得野蠻和小器。

其實,台灣學者喊鯨鯊保育已經十年了,但是從未獲政府重視。

政府之所以遲遲不敢對捕鯨鯊的行為加以限制,主要是怕重蹈當年禁捕海豚的覆轍,

引起漁民們集體抗議。但是,鯨鯊資源之保育及管理已是世界的潮流趨勢,

而台灣又是鯨鯊的最大利用國,因此政府加緊對於鯨鯊保育,責無旁貸!

其實,鯊魚極具觀光價值,一尾活鯊魚的價值遠超過一尾死鯊魚。以鯨鯊為例,

台灣的盤中飧,到了西澳海岸卻是與人和樂共存,每年至少帶來兩億生態旅遊收益的主角。

希望哪天這些體型龐大的「溫柔的巨人」來到台灣海域時,等待牠的,

是一雙雙願意陪牠同游共潛的溫柔眼神,而非餐桌前手持刀叉的貪婪目光!
——刊於九十一年五月十六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國際保育行動計畫

(內容繁多請參考附件)


遭受鯊魚攻擊之處置

1.將傷者移離水面,將頭部置於較低處,藉此增加頭部之血液以防止休克。

2.壓住傷口或藉助止血帶止血,在水中即應開始止血。

3.通知醫療單位,如有簡易設備,可先量血壓及脈搏。

4.不讓傷者喝熱的飲料或酒精飲料,僅讓其啜飲開水,以毯子包裹傷者,保持其體溫。

5.與其移動傷者,不如讓救護人員趕到現場,因為移動傷者可能使其休克的機率提高。

   除非有醫生在現場或者傷者自休克中恢復知覺,否則絕勿移動。

6.未受過訓的人員如上述所能做的之外,絕不要嘗試要如何幫助傷者,因傷者是否生還決定於處置是否得當。

註︰遭鯊魚攻擊的傷者,通常死於休克及失血過多,上述的處置必須十分迅速






順便→鯊魚可單性繁殖超玲音迷

推薦→與鯨鯊共遊




[ 本文最後由 瓶瓶 於 07-8-23 02:41 AM 編輯 ]

04C_fao04.pdf

17.95 KB, 下載次數: 198, 下載積分: 鐵幣 -5 元

 
當眷戀不再,還剩下什麼......
   



                                          回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3   檢視全部評分
幻想始作者  姆姆...我眼睛好痛(?  發表於 07-8-23 09:42 聲望 + 3 枚  回覆一般留言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3-29 08:40 , Processed in 0.063496 second(s), 18 queries .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