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從一九四五年來,以阿之間發生無數次衝突,其中較為世人注意者為以下五次:
  一、一九四八年第一次以阿戰爭,亦稱巴勒斯坦戰爭或獨立戰爭

  二、一九五六年第二次以阿戰爭,亦稱運河之役或百時戰役。


  三、一九六七年第三次以阿戰爭,亦稱六日戰爭


  四、一九七三年第四次以阿戰爭,亦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


  五、一九八二年六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亦稱黎南戰爭。
  本文僅就前三次戰爭作介紹,並側重在以阿列國防問題分析內外線戰術分析及以 色列能獨立生存的經驗啟示。

作戰地區簡介

一、以色列簡介主要資料取自七十九年三月份遠見雜誌
  1面積:二0三二五平方公里。
  2人口:約四百五十萬左右{一九六七年六月為二百七十萬,同時段埃及敘利亞
      約旦沙國伊拉克黎巴嫩等六國人口約五千四百萬,雙方人口數比為二
      十:一
}。
  3種族:猶太人佔八十三%,非猶太人佔十七%。
  4宗教:猶太教佔八十三%,回教佔十四%,基督教佔二%,其他約二%。
  5語言:英文阿拉伯文希伯萊文。
  6地形:北部為高原,海拔一二二0公尺,高原東西部及瀕臨地中海地區為平原,中
      部及南部多為高地,西南鄰接西奈半島部分為半沙漠地區。


二、以色列週邊地形要點
  1戈蘭高地:為以敘天然國境,此處高山峻嶺,攀登困難,地形險要,易守難攻,不
   但控制以色列通往大馬士革的門戶,更可俯瞰以色列整個北部平原,以色列若放棄
   此高地,北方將無險可守。一九六七年六日戰爭後由以色列佔領,一九七三年鎮壓
   成功,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以色列將其納入版圖。
  2約旦河兩岸:東岸為丘陵地帶,死海長約八十公里,寬約一五0公里,由約旦河連
   貫死海與加利利海,形成以色列東部天然國境,死海以南的以約邊境,為最高一七
   00公尺的南北走向高地,運動十分困難,約旦河西岸高地可瞰制以色列中部狹窄
   處。第一次以阿戰爭後,約旦河西岸納入約旦領土,六日戰爭後由以色列加以佔領。
  3西奈半島:除南部高山外,均為沙漠地區,降雨量極少,此地區可增加以色列防禦
   縱深,以色列若佔領此地區,可增加應變時間以動員後備軍人。六日戰爭後由以國
   佔領,一九七八年九月在美國卡特總統協調下,沙達特比金簽訂大衛營協定,翌
   年三月,雙方正式簽訂和約,一九八二年四月廿五日埃及完全收回西奈半島。
  4加薩走廊:如一把利刃威脅以色列中西南部,原為埃及領土,現為巴勒斯坦人群
   集地區,暴亂頻仍。


三、以色列境內戰略要城
  1特拉維夫:為以色列政經交通中心。  2耶路撒冷:為耶猶回三教聖地。
  3比爾希巴:為以國南部戰略重鎮。   4尼查那:為控制達卡隘道的戰略要點。


四、以阿作戰決勝地區
  戈蘭高地及附近地區。  以約國境線至約旦河地區。
  比爾希巴加薩埃拉里希尼查那間之地區。


五、以色列國防上弱點
  1陸地國境綿長:陸地國界長五九一哩,其中與黎巴嫩接壤約五十哩,與敘利亞約四
   十八哩,與約旦約三八0哩,與埃及約一六一哩,防守如此綿長之國境的確不是易
   事。
  2地形缺乏縱深境內無險可守:以色列中部最狹窄處僅寬十六公里,東西最寬一一
   三公里,南北縱長則達三二六公里,若以裝甲部隊攻擊狹窄的中部,即可攔腰切斷
   以色列;另以色列國內幾乎無險可守,因此在其境內不能從事任何型態的作戰。
  3人口與工業集中:人口約四十五%和工業的八十%集中在海法和特拉維夫附近,戰
   時具易損性。
  4人口少資源不足。



六、以色列該如何克服其國防上弱點
  佔領四週要地向前爭取縱深:如佔領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
  建立嚇阻武力如核子武力。
  加倍或多倍報復敵人之作為,使敵人因感於要付出極大之代價而不敢輕舉妄動。
  戰爭不能避免時或國家安全受威脅時,先發制人,同時因人口少資源有限,必    須 速戰速決且殲敵於國境外,以減少戰爭對其之傷害。
  建立健全有效的動員制度,平時養兵少,戰時動員速度快,以因應戰爭之需要。
  建立有效的情報機構,確實掌握敵人動態。



第一次以阿戰爭

一、戰爭原因─以色列的建國歷程
  所羅門王死後,猶太王國分裂成南部的猶太和北部的以色列,至公元前七二二年,以
色列為亞述人所滅,公元前五八六年猶太為巴比倫所滅,於是猶太人亡國開始流浪世界各
地。
  從公元前七二二年至公元一九四八年,巴勒斯坦曾受多國佔領,流浪世界各地的猶太
人受盡各種迫害,在強烈建國意願下,於一八九七年成立世界猶太民族主義組織積極從事
建國意願。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土耳其人佔領巴勒斯坦地區,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由於土耳其和德國聯盟,英國便嗾使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並承諾於戰後建立一個包括
巴勒斯坦在內的阿拉伯篾立王國,此時,猶太人建國行動得到英國的支持,英國外相於一
九一七年十一月發表一篇巴福爾宣言:英國政府贊成猶太人至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
,並努力促成此一目標之達成。遂使猶太人紛紛返回巴勒斯坦購買土地,準備長期定居。
一八六0年代此區猶太人僅一二000人,到一九二二年己激增至八四000人且大量購
置土地,以阿衝突與對立即日漸增高,遂使英國政府兩面不討好〔英國政府於一九二0年
四月廿五日接受國聯委治此地區
〕,英政府便於一九四六年七月提出一項分治計畫,但遭
雙方反對
,聯大於次年十一月又通過另一個阿猶分治計畫,猶太人勉為同意,但阿拉伯人
則因居住區域及宗教世仇因素堅決反對。英國先前曾聲明若阿猶雙方不能接受聯大的計
畫,英國將於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五日撤軍並交出委任權。阿盟於一九四七年九月十九日在
黎巴嫩集會,決議聯大若通過此分治計畫,便秘密派兵進入巴勒斯坦,遂引發起第一次以
阿戰爭。
  一九四七年聯大通過分治計畫時,巴勒斯坦之動亂即開始擴十,猶太人雖僅居少數,
但教育水準較,高組織嚴密,雖尚無國名,卻己具備完善的國家組織,故於動亂中實己掌
握優勢,當第一次以阿戰爭爆發,前更己將猶太人居留地區附近的阿拉伯人予以驅逐出境
或加以控制。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年英英終止對巴勒斯坦之託管,以色列立即於次日宣佈建國,
本古里昂為第一任總理
埃及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伊拉克五國就藉口維持秩序
,同 時派兵進兵巴勒斯坦,以色列奮起抵抗,以阿第一次戰爭於是發生。


二、戰鬥經過
  戰爭發生時,以色列僅有九個步兵旅,兵力約二五000人,雖然缺乏重武器,但能
集中機動使用,加之居留區之猶太人則人人皆兵,固守村落與城鎮,以上二者乃構成了持
久與打擊的靈活運用。
  入侵的阿軍,兵力裝備均佔絕對優勢,但缺乏統一指揮,各自為戰,故戰中發起後,
並未能產生決定性戰果,至六月十一日雙方被迫停戰,以色列趁機外購軍火,積極加強動
員,重整劣勢。
  七月弓日雙方戰事再起,七月十九日雙方被迫停火,以色列此時己擴充動員至六萬以
上的兵力,士氣旺盛,阿軍則精疲力竭,士氣沮喪。
  十月十五日因埃軍射擊一個聯合國許可通行的軍隊,以軍即以此為藉口,在六天之內
使用空軍轟炸西奈空軍基地,並炸沈埃艦法魯克省長號,並迫使埃軍退回加薩。
  十月廿二日,以軍再度攻擊,主力沿羅馬人留下的舊道迂迴,企圖殲滅埃軍於拉法地
區,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八日,英軍干預,以軍才下令撤退。至一九四九年二月至七月以埃
以黎以約以敘分別簽訂和約。
  本次戰爭,以軍傷亡六二00人,但其疆界己自聯大劃分的五五00平方哩,擴大至
八0五0哩。
戰爭中約有七十萬夕口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其中六十%在約旦,二十%在
加薩,二十%在黎敘。原先散居在阿拉伯國家的猶太人,或因害怕報復,或出於被迫,有
八十萬人成為難民逃回以色列。




第二次以阿戰爭

一、戰爭原因
  第一次以阿戰爭結束後,造成了大量巴勒斯坦難民,激化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仇恨,
  同時埃及在加薩建立突擊基地,使巴游經常越界侵擾以色列,一九五五年二月,以色
  列對加薩作了一次報復性攻擊,阿拉伯人死傷七十多人,使埃及總統納瑟覺悟到國防
  建設重於經濟發展,而於八月和捷克達成一筆三億多美元的軍火交易,納瑟漸漸成為
  阿拉伯世界反以色列反英的象徵,一九五六年七月納瑟在慶祝埃及革命成功演說中,
  突然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並同意給予有關國家補償,同時保證從前使用運河
  的國家仍可使用運河,但英法以安全因素經濟因素及面子問題,即著手以軍事手段
  奪回運河,在反埃及的共同目標下,以英法在一連串的祕密會議後,決定聯手對埃及
  採取軍事行動。以色列之所以參戰,是想解除納瑟上台後所帶來的安全顧慮,同時可
  以打通運河與阿卡巴灣並可佔領若干土地作為以後談判的本錢。三國協議,由以色列
  先行發動攻擊,英法在次日呼籲雙方在十二小時內停火,以色列立即佯裝接受但不必
  履行,直到進兵至運河以東十哩為止,估計埃及一定會拒絕,此時即開戰後三十六小
  時之後,英法再出動轟炸機以摧毀埃及空軍並奪取水域。

二、作戰經過
  以色列在出兵西奈之前,佯裝攻擊約旦,並對約旦境內作大規模的報復攻擊,同時情
報部門也散播即將對約旦一戰的謠言。
  一九五六年十月廿九日一七00時,以色列先以空降二0二旅之空降營空降米特拉隘
道,其餘部隊則分別越界攻擊。
  南方軸線方面空二0二旅其他部隊則在夏隆指揮下,利用卡車履帶車走了一0九
哩路,途中與埃軍發生數次小規模戰鬥,在十月卅日二二三0時與空降營會合控制米特拉
隘道,並準備向埃爾希克前進,與步九旅會合。
  北方軸線方面步一旅及機廿七旅,依計畫沿西奈北岸經拉法向埃拉里希關特拉方
向攻擊,攻擊進展順利。
   中央軸線方面步十旅及機卅七旅之攻擊雖受阻於阿布阿吉拉,但經預備隊裝七旅
南翼繞越,擊潰埃軍抵抗向運河挺進。
  加薩方面步十二旅,則突入加薩地區。
  南方軸線步九旅姚飛指揮於十一月五日與空二0二旅會合,協力奪取埃爾希克,至
此西奈戰役結束。
  英法並未照原定計畫行動,直到十月卅一日一00九時才行動,使以軍與埃軍在西奈
進行了一整天的刻烈戰鬥,並飽受埃空軍轟炸,戴陽並有意撤退,十一月五日晨英法聯軍空
降攻擊,但到了晚上在美蘇強大壓力之下宣佈接受聯合國停火呼籲。英法軍雖未能對以色列
予直接有力支援,但卻能嚇阻埃軍運河西岸部隊之運用。
  十一月七日聯大派大遣了一支國際警察部隊,陸續抵達埃及西奈,接管以埃邊區,英法
軍則於十二廿二日撤離運河地區,以軍則於五個月後撤離西奈。
  本次戰役栠方之損失如下:
  以軍:陣亡 一五0人,負傷六00人
  埃軍:陣亡三000人,被俘七000人



第三次以阿戰爭

一、戰爭原因:
  1歷史上累積的仇恨
   以阿兩民族,由於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自久遠以來即產生尖銳的對立,加
   上前兩次以阿戰爭所留下的仇恨,使雙方無法和平共存。
  2難民問題的困擾
   一九六七年時,中東地區難民約有一三0萬人,其中在約旦有近七十萬人,加薩三
   十萬人,黎巴嫩十六萬人,敘利亞十四萬人,這些難民不受阿拉伯國家的歡迎,生   
   活異常悲慘,成為中東問題的死結。
  3約旦河河水的糾紛
   約旦河上流主幹發源於黎巴嫩〔哈斯巴利河〕敘利亞〔巴利亞斯河〕,此二河向南
 流入以色列境內,合流後稱上約旦河,上約旦河流經敘以邊境南入加利利海,再經
 約旦河河谷流入死海。約旦河全長一八八公里在以色列境內長七十三公里,約佔
 全長三分之一
,約旦河上流區域,雨量充足,由北到南,雨量漸次淢少,遇到缺雨
 季節,便呈現乾涸現象,約旦河的功能在發電和灌溉,對於以約兩國均很重要一
   九四九年以色列自以敘邊境的約旦河築壩攔截取水以灌溉中南部半沙漠地帶的農田
   ,而使約旦境內的河旦河水更感乾涸,阿拉伯國家曾計畫將約旦河上流二主幹改道
   ,使以國水壩喪失作用,但因故未能實施,爾後雙方不但拒絕美國的調解計畫,並
   且各自表明堅定的立場,宣稱如果對方片面改變河道及河水,都為一項侵略行動;
   若然則必將以武裝行動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4阿拉伯國家的聯合
   埃敘兩國於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在蘇俄的協調下,簽訂共同防禦協定,一九六七年
   五月廿日,約旦突然和埃及簽訂共同防禦協定,對以色列形成極大的威脅。
  5聯合國和平部隊被迫撤退
   五月十四日,埃及總統納瑟為聲援敘利亞宣佈派兵進駐西奈半島,以色列鑑於以往
   曾有類似經驗而不以為意,二天後,埃及要求西奈半島聯合國駐軍自一部份軍事分
   界區撤出,埃及並未要求其全數撤出,只求撤到加薩走廊,聯合國秘書長宇譚認為
   如不能維持現狀就得全數撤出,迫使埃及要求其全數撤退。
  6埃及封鎖阿卡巴灣
   五月廿二日,納瑟宣佈關閉狹倫海峽,封鎖阿卡巴灣。
  六月一日,以色列內閣改組,西奈戰役英雄戴陽出任國防部長,由美國返國的外長向
內閣表示由美國化解危機的可能性己不存在,以色列隨即秘密動員,二天後,以色列內閣
決定一戰。


戰前雙方兵力部署
  1以軍:北方戰區:五個旅兵力中央戰區:五個旅兵力南方戰區:三個師又二個 旅兵力
 
  2埃軍:五個步兵師;一個機械化師;一個裝甲師

  3敘軍:五個步兵旅;二個裝甲旅

  4約軍:六個步兵旅;二個裝甲旅

  5伊拉克:一個機械化師

  6沙烏地阿拉伯:一個步兵旅〔後來並未參戰〕

 
雙方戰略構想分析
以色列戰略構想分析
   自一九六七年五月份開始,阿盟部隊即大量集結於邊境,形成緊張情勢,面對三
    方面的敵人,以色列兵力明顯處於劣勢,若同時攻擊三方面之敵,極可能導致敗
    亡命運,故惟有把握居內線的有利狀況,乘阿盟軍分離之際,予以各個擊滅,始
    能戰勝阿盟軍。

     以色列選定內線作戰各個擊滅之優先順序,當以對以軍危害最大之敵為主要考量
    。而就阿盟軍部署而言,毫無疑問約軍因能直接危害以軍之安全〔約軍一經發攻,能
   迅速分割以軍,而加以區分擊滅〕故對以軍之危害最。然而實際上,因約軍 戰力較
   弱,且態度較溫和︵約旦接受美援︶且第二次西奈戰役時曾袖手旁觀,而 埃軍戰力
   最強,對以色列懷恨最深,實質而言為以軍真正之危害,故優先擊滅阿 盟軍主力
   埃軍,始能獲得戰爭之勝利,否則,若先擊滅約敘軍,再轉移兵力與 埃軍決戰,在
   力時空方面皆有所不迨。
   以色列空軍居劣勢,不能掌握制空權,欲改其不利態勢,必須以奇襲削弱摧毀阿
    盟軍之空軍力量。
   故決心:先擊滅埃軍,再擊滅其他方面之敵人。
而其戰略構想則如下:
   「以各個擊滅阿盟軍之目的,先以空軍實施先制奇襲,摧毀阿盟空軍掌握空優,地
   面部隊各以一部對在耶路撒冷及戈蘭高地之約敘軍行戰略持久,集中主力先擊滅西
   奈方面之埃軍,再轉移兵力擊滅約敘軍」 
  2阿盟軍戰略構想分析
   阿盟軍可採用之行動方案不外下列三種

   第一案採分進合擊,經由戰略包圍而形成戰術包圍,殲滅以軍於特拉維夫附近或
       濱海地區。   
    利:阿盟軍己形成戰略包圍。
       阿盟軍兵力優勢,且具外線之利。
       特拉維夫為以色列首都,必然堅守,故決戰態勢有利。
    弊:敘軍距離較遠,採分進合擊易為以軍所阻遭擊滅。
       阿盟軍心理分離,難以發揮統合戰力。
       阿盟軍欠統一指揮,外線兵團難以配合。

 第二案:採各個擊滅,南翼涘軍取攻勢持久,抑留以軍主力,中央約軍行戰略突穿
       ,分離以軍並確保,北翼敘軍主力指向特拉維夫與約軍會師,先擊滅北翼
       以軍,再擊滅南翼以軍。 
    利:以軍處於分離狀態,國境狹長,中央薄弱,易行戰略突穿,保持其分離,
       擴大其弱點。
       北翼以軍兵力較薄弱,易於優先擊滅。
    弊:以主力埃軍持久,喪失原則,且不利統合戰力發揮。
       阿盟軍心理分離,難以發揮統合戰力。
       敘軍距離較遠,一旦為以軍所阻,非但會師困難,且易遭以軍擊滅。

 第三案:採各個擊滅,南北兩翼均取攻勢持久牽制並抑留多數以軍,中央約軍戰
       略突穿以軍並確保,爾後埃軍指向比爾希巴與約軍會師,先南後北各個擊
       滅以軍。
    利:以軍處分離,易於各個擊滅。
       兩翼牽制,可使中央突穿容易。
       有利保持以軍分離,並能切斷以軍南翼主力之補給線。
       埃軍爾後因距離較近,易於與約軍會師。
       先擊滅南翼以軍主力,可獲決定性戰果。
    弊:阿盟軍心理分離,難以發揮統合戰力。

   依上述分析,第三案為最佳方案,但阿盟軍實施上採取第一案。


作戰經過
  
空軍作戰經過

   空軍戰備狀況
    飛行員選訓嚴格,空戰技術優良。飛行員淘汱至剩八分之一。

    對飛機保養維護,保持世界一流水平。本次戰役飛機妥善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
     以上。
    改裝武器系統
     a教練機加裝機槍火箭汽油彈,代替密接支援戰機,在絕對空優狀況下,
      效果極佳。

     b將每架飛機減少二枚空對地飛彈發射架,加裝二門加砲。
     c將炸彈尾翼加裝二枚小型火箭,以加快下墜速度及抵消投擲時的慣力道,以
      減少跳彈,增加命中率及破壞力。


空軍作戰計畫概要
    攻擊目標:埃及地面飛機〔米格十廿一〕空軍基地雷達及通信設施。

 航行計畫:攻擊埃及本土機場一趟約七十五分鐘

 H時選定:六月五日上午0七四五時,即埃及時間0八四五時,其理由為埃軍
       最高警戒狀況己過尼羅河谷晨露己消散埃及空軍高級軍官正在
       上班途中,可增加其混亂地勤人員將飛機拖到停機坪,有利炸射
       攻擊。
作戰經過:
    0七二0時,第一波飛機起飛〔四架一組〕,留守十二架,向西方超低空飛
     行,避開埃軍雷達監視。

    七四五時開始,以機連續攻擊二個多小時,埃空軍至才損失二八六架飛機
     ,尼羅河兩岸及西奈半島的機場雷達及管制設備均被漼毀。

   六月五日下午以空軍再使用延時炸彈攻擊埃及機場。

    六月三日前以機在阿卡巴灣上空活動,造成埃戰機南移〔米格廿一型十二架
     十九型八架〕當六月五日作戰開始後又飛回北部參戰,但因基地被毀,油料
     耗盡勉強降迫時,遭以機擊毀。

    六月五日下午一三三0時向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實施空中攻擊,共擊毀各型
     飛機一二四架。

   以空軍往後作戰重點即轉為對地面部隊密接支援,平均每一架飛機一日之內可
    出擊四至八架次


海軍作戰經過
   六月五日以驅逐艦一艘,魚雷快艇數艘,夜襲塞得港,擊傷埃飛彈快艇二艘。

   六月五日以色列以潛艦蛙人夜襲亞歷山大港。

   六月六日,埃及潛艦三艘,在海法附近企圖偷襲,但因使用潛望鏡次數過多遭以
      軍發現後遭以軍反擊。
   六月七日,以海軍截運步兵一連登陸艾爾希克,但埃軍己先行逃走。

   六月八日下午在海法以西海面,海空軍誤炸美國自由號電子船,造成卅四死七十
        五傷悲劇。

西奈戰場作戰經過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上午0八一五時,以軍北中南三個縱隊同時發起攻勢,北
 路縱隊奪取拉法,迫使加薩埃軍及巴勒斯坦步兵第二十師投降,其主力繼續向艾拉
 里希前進。
   中央縱隊突穿埃軍第一線陣地後,在耶拜爾里尼以北地區垘軍裝甲師到達,雙方展
 開坦克大決戰
,以軍在空軍及空降突擊營支援下,於黃昏時擊潰埃軍。
 南路縱隊在阿布阿吉拉附近遭遇埃軍第二師堅強抵抗,激戰十餘小時,以軍終於突
 穿埃軍陣地。
 七日開始,以軍各路縱隊在空軍支援下,不分晝夜,追擊埃軍。八日0三00時
 埃軍兩個旅,由蘇伊土鎮向西奈半島增援,但被以軍擊退。同日子夜,以軍主力己
 到達運河附近,埃軍全部覆沒,九日晨,雙方中止戰鬥。

北方戰場作戰經過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敘軍砲擊以色列北部若干村莊,六日,對以色列開始攻擊,
 以軍一個步兵旅實施遲滯作戰,至同日黃昏,敘軍進展約十二哩。七日,以軍增援
 部隊到達,從加利利海南北同時轉移攻勢,重點保持於北翼,並以一個傘兵營突擊
 戈蘭高地敘軍陣地之後方,雙方激戰至十日一九三0時,敘軍終於放棄陣地,向大
 馬士革退卻,以敘即行停戰。

中央戰場作戰經過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0九一0時,約軍砲擊特拉維夫,同時耶路撒冷舊城之約軍向
 新城之以軍發起攻勢,激戰終日,約軍略有進展。六日晨,以軍奪取那不勒斯後, 
 在空軍支援下,南下攻擊耶路撒冷約軍之側背,約軍傷亡極大,尤其兩個裝甲旅幾
 乎全部被殲滅,殘部退回約旦河東岸。七日,約以兩國接受聯合國停火建議。


檢討分析
  1阿盟軍:
   阿盟軍最大缺點,在無統一指揮之實,其次為阿盟軍之主力埃軍失去先制主動
    ,完全處於挨打地位,而約敘兩軍亦無任何協調動作各自為戰,不能予以軍嚴
    重打擊,所以不能挽回埃軍的頹勢,而失去外線作戰之利,為以軍所各個擊滅。
   約軍以耶城新城為目標,目標選擇不當,不但攻堅,也不能創造全般有利的態勢
    ,更無決定性的戰果。 
     
   敘軍不應由戈蘭高地向以境攻擊,應以一部兵力,利用其堅固陣地,監視並牽制
  以軍,將主力投入約旦河西岸
,然後敘軍四萬人,約軍三萬五千人,先切斷特拉
  維夫與比爾希巴間以軍的交通線,而後以一部攻擊耶城以軍之側背,主力南下向
  己進入西奈半島之以軍取攻勢,與埃軍會師,尋求以軍主力決戰而加以擊滅。

  2以色列軍
   戰略構想正確:以軍處於內線作戰,並依照內線作戰指導要領行之,尤其以選擇
    埃軍為第一擊目標,相當正確,因為埃軍不僅對以色列威脅最大,且為阿盟軍主 
    力,擊滅埃軍即可得到決定性戰果。

   戰略指導卓越: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及戈蘭高地,數次會戰,均先切斷阿盟軍
    的主要交通線,使阿盟軍不能維持持續戰力,也不能發揮統合戰力,尤其擊敗埃
    軍後,日以繼夜,連續猛追,終於擊敗埃軍。

   兵力轉移迅速,攻勢部隊能充分發揮機動力打擊力,守勢部隊能牽制消耗敵
    軍戰力,攻守配合相當優秀。

   空軍先制作戰成功,限制阿盟軍行動。


以色列屢戰屢勝原因分析
一、有效的動員制度
  以色列男子服完三年兵役後,每年仍須再服三十至六十天真槍實刀的後備役,也許是
到前線戌守,也是學習新武器戰技,也吘參與鎮壓己勒斯坦的暴動,其一生中約有七年消
耗在軍隊。
後備軍人平日就受命密切注意電台每小時的新聞與氣象廣播,如果戰爭爆發,
軍方透過電台播放密語,傳令報到時間與地點。後備軍人聞訊後就要立即趕到附近的基地
,到如超級市場一樣的軍備中心,領取全副裝備,搭乘徵用的交通工具開赴前線,女後備
軍人則訊速接管後勤和民防,在四十八小時之內,以色列即能將四十多萬的後備軍投入戰
場。
二、有效的情報作業
  六日戰爭初期以色列空軍成功的出擊,是情報工作最具體的成果,但贖罪日戰爭則使
以色列情報工作大受批評。因以色列缺乏縱深,故極需須爭取時間來應變,而時間的爭取
則須靠情報工作的配合。

三、精良實用的武器系統
  以色列的武器以實用享有盛名,因其製造者即實用者。其較為名世人注意的武器如下

  1烏茲衝鋒槍:輕便易操作,台灣黑白道均喜歡使用

  2無人駕駛小型偵察機:持續飛行十二小時,載重一百多磅,白天黑夜均可深入敵
             後監控搜尋目標
  3原子彈:目前約二百枚廣島級原子彈

  4麥卡瓦戰車:能承受飛彈攻擊,保護車內人員,具有獨步全球的裝甲技術

  5天使飛彈:為人類第一枚貼海攻艦飛彈

四、部隊素質訓練精良
  1軍官素質高:軍官是是挑選受完基本訓練的新兵,通過各種測驗後,再送往軍官班
訓練,訓練他們有國家觀念思考能力戰鬥技能並完成一個完整的人,往後國防部再送
其至國內外大學進修,退伍後即可融入社會,以色列的年輕人為生存而成為軍人,所以軍
隊永遠可以吸收到一流的人才,軍人的地位一直相當崇高。以色列之所以未設類似台灣的
軍官學校,是不希望軍隊在意識型態或傳統上與社會隔絕。
 2跟我來的領導作風:軍官不是指揮士官上戰場,而是身先士卒帶著他們上戰場,跟 我來成為以色列軍官最重要的以身作則的傳統,因此坦克車隊中間最前方,一定是指揮官,機隊的最前方,一定是中隊長,一九八一年轟炸伊拉克核子反應爐前,一位將軍曾親自 升空參加夜間試飛,試探計畫可行性。這種軍官攻在前,退在後的傳統,導致軍官的死亡 率普遍比士官高四倍,軍官戰鬥傷亡率達二十%,為他國的一倍,也因此得到士官兵的高 度信任。

五、全民團結:千百年來的亡國痛苦經驗,迫使猶太人團結為生存而戰鬥。


附錄
一、突擊恩德比機場
二、空襲伊拉克核子反應爐概要
三、第四次以阿戰爭
 1戰爭原因
 2作戰經過
  A第一階段:阿盟軍先發動攻勢︵概為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至八日︶
  B第二階段:以軍對敘軍轉移攻勢︵概為十月八日至十四日︶
  C第三階段:以軍對埃軍轉移攻勢︵概為十月十四日至二十四日︶
3作戰檢討
四、黎南作戰
1以色列進兵黎南原因
2以色列進兵黎南目的
3作戰經過
4貝卡山谷空軍作戰經過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7-11-3 12:28 P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4-23 15:26 , Processed in 2.371778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