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聖誕禮儀及「天主之母」的意義

1.基督徒慶祝聖誕節始於主後第4世紀。十二月廿五日原是當時羅馬人的冬至,亦即是日最短、夜最長的日子,冬至過後便日漸長、夜漸短,盼望著太陽的溫暖和黑暗的冬天早日過去的羅馬人,便以冬至這一天為「無敵太陽神誕」(即無敵太陽神生日)

2.羅馬教會卻籍著十二月廿五日(羅馬人的太陽神誕)來慶祝基督降生成人--「真光進入人間」,藉此告知羅馬人:基督才是真正驅除黑暗的光輝,祂才是義德的太陽、世界之光。

3.故此,聖誕日間彌撒所選讀的聖經(初時未有子夜彌撒和黎明彌撒),是若望福音1:1-18(即全章):「在起初已有聖言,…在祂內有生命,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決不能勝過祂。那普照世人的真光,正在進入世界,…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居住在我們中間,…滿溢恩寵和真理。」

4.基督降世是為救贖世人,聖誕(節)正是逾越節(即復活節)的開始(主後440-461年在位的教宗聖良一世表示這就是我們慶祝聖誕節的原因),慶祝聖誕也是慶祝我們救恩的來臨,就像子夜彌撒的第一篇選經依/賽9:1-6所說的:「坐在黑暗中、死影下的人們看見了一道皓光。」(1節)基督降世給我們(生活在罪惡中、黑暗中的人類)帶來了救恩和希望,「普世」真是值得「歡騰」。聖誕本身就是一份「禮物」--「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依/賽9:5)天父就像聖誕老人一樣,將聖子--這份給人帶來救恩的大禮,白白地、無條件送給我們!

5.而當時的教會(即主後第3-4世紀)出現了宣稱耶穌「一性一位」及「兩性兩位」的異端,為維護耶穌基督「兩性一位」的道理,教會在431年的厄弗所大公會議就宣報了「天主之母」的信道--正因為耶穌基督是兩性(天主性與人性)一位,所以聖母是「天主之母」。其實,「天主之母」主要是用來反映/宣認「耶穌是真人,同時又是真天主」這個道理。

6. 此外,請留意子夜彌撒中的集禱經和獻禮經:

集禱經:「天主,你以真光的照耀,使這至聖之夜光輝燦爛,求你使我們在現世認識光明的奧蹟,將來在天上享受祂的福樂。」

真光--這真光正是真人真天主的耶穌基督,靠著祂(及祂死而復活的逾越奧蹟),我們也成為光明之子。

至聖之夜--「夜」是比喻人生活在罪惡中的黑暗,然而這黑暗卻帶來了基督的降生成人,故是「神聖之夜」,為世人帶來「真光」的照耀,這也是逾越節的主題。

認識光明的奧蹟--「認識」是聖經中「認識」一詞的意思,即「發生關係」,「認識光明的奧蹟」即與光明的奧蹟發生關係,也即是「接受」、「跟隨」、「生活」在這光明的奧蹟之中。

整個禱文指出在慶祝聖言降生成人時刻,我們就是被這「真光」所光照和改造,除去罪惡的黑暗行為,接受這「光明奧蹟」,度著逾越的生活,反映出若/約1的喜訊--滿盈恩寵和真理。

獻禮經:「上主,在這至聖之夜,我們向你獻上這禮品,求你悅納,使我們藉著聖祭中的神聖交換,得與那取了人性,而和你結合的基督相似。」

交換--其基本重點就是:基督降生成人(天主取了我們的人性),為救贖我們,使我們分享祂的天主性。

這個禱文反映了聖誕節的逾越意義,就是:天主使聖言降生成人,好使我們成為天主的子女。祂的降生及死而復活,徹底地改變了我們的人性,而(一般)的彌撒聖祭,亦有此「交換」的意味,就是天主取了我們的人性/餅酒,而「換」給我們天主性/聖體。

資料來源:摘錄自公教報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全世界最先進的跳動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4-20 21:41 , Processed in 3.095290 second(s), 15 queries .

回頂部